如何避免教学目标陈述的模糊不清问题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陈述模糊不清 
目标表述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具体、明确。样例1中的“欣赏”是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概述”虽然比“理解”更近于外显行为,但仍是笼统的,用这样的动词来陈述教学目标,其难以检测与操作。怎样来陈述目标才可以做到具体与明确呢? 
1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   行为的表述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一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表述。如,能操作显微镜;能识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结构、并说出它们的功能。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应该避免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培养学生……的精神”、“学会……”等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就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即应该是可评价的。 
  样例2中的“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修改为“经历或观察实验的过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也许更具观测性。同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可以修改为“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
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条件是指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在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要结合具体的条件。如要求学生操作显微镜,要说明是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呢,还是独立操作。注意这里的条件是用以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条件,说明在何种情况下来评定学习结果。 
  另外还可以规定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以达到目标的可观测性。标准是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如,“能在给出的6个分子简式中(教师给的作业练习),准确识别出氨基酸,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就是标准。对行为标准给出具体要求,可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哪种程度?”“在多少时间内”等问题有关。 
3给出分解的行为样品 
老师直接搬来内容标准中的“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样的表述对教学而言,仍然是模糊的,这时给出分解的行为样品,这个目标就变得可操作、可测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