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为 f(x,y)=CX^2Y X^2<y<1 (1)求常数C(2)求边际概率密度fX(x)和fY(y)

求解答过程,谢谢了

具体回答如图:

事件随机发生的机率,对于均匀分布函数,概率密度等于一段区间(事件的取值范围)的概率除以该段区间的长度,它的值是非负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扩展资料:

设随机变量X具有概率密度fX(x),-∞<x<∞,由设函数g(x)处处可导且恒有g'(x)>0(或恒有g'(x)<0),则Y=g(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设对某一随机现象进行了n次试验与观察,其中A事件出现了m次,即其出现的频率为m/n。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常有m/n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

如偶然事件的概率是通过长期观察或大量重复试验来确定,则这种概率为统计概率或经验概率。研究支配偶然事件的内在规律的学科叫概率论。属于数学上的一个分支。概率论揭示了偶然现象所包含的内部规律的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率密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常数C为:21/4,概率密度为:(21/8)(x²-x^6)

解题过程如下:

∫(-1~1) ∫(x²~1) x²y dydx

=∫(-1~1) x²(1-x^4)/2 dx

=0.5(x^3/3-x^7/7) (-1~1)

=(1/3-1/7)

=4/21

4/21=1/c

c=21/4

fx(x)

c∫(x²~1) x²y dy

=(21/8)(x²-x^6)

扩展资料

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近,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做P(A)=p。这个定义称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当试验次数n逐渐增大,频率nA稳定在其概率p上”这一论断给以严格的意义和数学证明的是雅各布·伯努利。

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看到,数值p就是在该条件下刻画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

由于频率总是介于0和1之间,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知,对任意事件A,皆有0≤P(A)≤1,P(Ω)=1,P(Φ)=0。其中Ω、Φ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化引入“概率”。独立重复试验总次数n,事件A发生的频数μ,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μ/n,A的频率Fn(A)有没有稳定值?如果有,就称频率μ/n的稳定值p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p(概率的统计定义)。

P(A)是客观的,而Fn(A)是依赖经验的。统计中有时也用n很大的时候的Fn(A)值当概率的近似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