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真的有通假字,还是那是古人写的错别字

如题所述

    所谓通假,是相对今天的汉语词汇和读音而演变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古代并无通假的说法,因为古代人以读音认字,是以音为主而不是字,这个时候不存在假的问题。但是今天的人不会读,所以说那个字是“假字”。

    由于普.通.话读音不是古代汉语语系,因此大量古文出现语音不对的现象,但是以汉音是不会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现代语法专家提出了通假提法,其实是增加了古文的阅读困难。

    所以这是语法演变带来的新变化现象,不是古代就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1
不一定,有的时候是古人写的错别字
第2个回答  2017-05-02
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通假字”其实质就是古人写错别字,但是时间久了、写的人多了,慢慢变成一种“时尚”,很多人都习惯这种错别字的配对关系,于是“通假字”现象就不再是简单的写错别字了。
另外,在中学阶段人们习惯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也都归到“通假字”里面,其实,“古今字”“异体字”跟“通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古今字”是古人已经造了一个字,但是这个字在使用、流通的过程中经常借去表示与其本义完全不同的别的意思,为了表明这个字的本义,于是古人又另造一个新字,这对字就称为“古今字”,如益-溢、然-燃、莫-暮、择-债、反-返、县-悬等;“异体字”是指两个字基本上是同时出现,或由不同的人所造,其造字方法可能不同,但是表示的意思、读音以及用法都完全相同,这对字就称为“异体字”,“异体字”只是写法不同,作为汉字的其他方面都相同,如泪-涙、峰-峯、群-羣、线-缐、睹-覩、遍-徧、罪-辠、帆-颿、宜-宐、拿-拏、够-够、略-畧、稿-稁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