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古代的错别字?

如题所述

当然不是,只是古人和我们的文字用法不同罢了。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参考资料: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2
不是,因为古代的字数有限,而且一词多意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许多新的字,它们都各自己有自己的意思,一字多意的现象就少了,就像"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的"见"字就是这种情况.当然也有例外鲁迅的作品就有很多错别离但是由于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他就有权利用错别字(当然也是无心)而我们就可以把他的错别字当做通假字
第2个回答  2006-10-13
应该是,因为古代的字数有限,而且一词多意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许多新的字,它们都各自己有自己的意思,一字多意的现象就少了,就像"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的"见"字就是这种情况
第3个回答  2006-10-14
一部分是错别字,一部分是古今字体变化造成的.多读点古文就知道了,哪个是写错的,哪个是历史问题一看便知.

古人也会写错别字好不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楼的大哥啊~~~~~~
第4个回答  2006-10-14
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这种情况
第5个回答  2006-10-14
我认为是,中国人就是这样,明明祖先造下的字,到他们这一代不认识,还说什么通假字,其实就是通假的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