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关于人的假设有哪几种观点,请分别简要概述

如题所述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社会人假设

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社会人 ”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 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 麦格雷戈等。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是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西方现代管理学中关于人性的一种假设。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认为:人是很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和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表现。每个人的需要及需要的层次都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1、经济人假设的意义

认真研究“经济人”假设及其边界的演变规律,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借鉴,保证各个社会经济主体实现和谐的利益分配结构。

(1)把握斯密“经济人”假设边界中的“一般规则”,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

(2)把握好“经济人”假设的“白利”边界,有利于构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3)“经济人”假设中的“理性”到“有限理性”假设边界的位移培我们的启示——完善社套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与时俱进;

(4)准确把握“经济人”假设边界,可以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把握斯密“经济人”假设边界,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社会人假设的意义: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控制更为重视。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人假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人假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杂人假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1

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主要人性假设理论有如下四种:

“经济人”假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和发展,到了l8世纪,西方享乐主义哲学者和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这个假设。他们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管理中强调用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利益来刺激工人的努力工作。“经济人”思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的提出标志着社会的巨大进步。

“社会人”假设。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的意外结果使他们观察到了人性的另一个重要侧面—— 人不仅仅是关心自己个人的物质利益,还会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实验的结论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是管理学的重要转折点,开创了“行为科学”学派。  

“自我实现人”假设。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人们有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开发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希望能够有机会获得自身发展与成熟,“自我实现”是工作的最大动力。组织给予挑战I生的任务才能激发出员工的强烈工作热情。

“复杂人”假设。60年代,美国学者艾德佳·沙因(Edgar H.Schein)在综合“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三种西方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的观点。他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在愿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随着年龄、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境遇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应当说,沙因的观点弥补了前几种人性假设的缺失,是比较全面的。    这四种人性假设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启示: 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念。 领导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领导者应当把适应和提高结合起来。 对一线工人采取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2
答:管理学关于人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工具人。“工具人”观点把人看作被动的生产工具,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和机器等所起的作用一样,管理的任务就是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器一样去工作。
(2)经济人,“经济人”假设从经济的或物质利益的角度去发现人从事劳动的动力,认为人是受经济动机驱使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在经济动机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都是经济人。按照这种假设,管理体制就要服务于满足人的经济动机。
(3)社会人。“社会人”的观点认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只在于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社会关系,物质刺激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而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才是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最强大的动力,按照这种观点,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满足人的经济动机,而在于进行人际关系的管理,因为人际关系才是职工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4)自我实现人。“自我实现人”是马斯洛、麦格雷格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种人性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这种影响最大的是马斯洛,“自我实现人”是指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潜力的需要,只有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才能得到充分表现之后,他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工作是人的本能,人有自主、自制的能力,适当条件下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人的自我实现倾向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没有矛盾,只要管理得当,人们就会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管理者需要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让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
(5)复杂人。“复杂人”假设是史克思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根据这种观点,前述集中假设都有很大的片面性,没有考虑人的个性、需求差异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因而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充分的、合乎实际的知道。复杂人的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和动机并非单一的,而是十分复杂,不仅人与人有差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其动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们通过他们的组织经验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并能对不同的管理策略做出不同反应。因而,人实际上是因时因地因情况的变化而采取适当反应行动的复杂人。复杂人的假设为权变理论提供了人性支持,该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方式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应的最好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