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语言文言文应考辅导材料?

语文一直都是我提醒孩子要学好的功课,但她一直没找到方法。网上有这样的资料吧~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4
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学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为什么造成作文难写呢?总的来说,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观察。我在教初中语文第三册阿累写的《一面》这篇课文时,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写鲁迅外貌时,五次写了他的“瘦”。其中三次是从远到近更清楚,更细致地写出外貌特征。为什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特征写得那么传神,那么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于细致的观察,内心有独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真实内容。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积累素材,学而致用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我们所学的课文有许多范文都是作者对人物或动物细致观察写下来的真实素材。如《一面》中对鲁迅的描写,《鹤群翔空》中的鹤群飞翔姿态的描写,鹤鹰搏斗的场面的描写,只要认真阅读,积累素材,就能变为自己有用的东西。此外,除了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外,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积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现,各种有益的宣传,自然现象,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等这都是极好的素材,只要注意这方面的人和事,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幅,可以对时事发表看法和见解,小至遣词造句。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任何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村和组村,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解决长期困扰语文界的一大难题。 答案补充 一、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常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2、提问引人关注。3、概括揭示。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答案补充 三、用词妥当,修辞正确
用词妥当,会使文章显得更丰满、具体。一篇文章,平淡无奇,加上几个修饰词,才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同时要注意库存,把好词好句印在脑子里,才会活学活用,还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条理,文章不能文不对题,杂乱无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脑子里有这么一个轮廓,再细细描绘。描绘过程中,要现实,不能写什么“公鸡下蛋”之类的,否则会闹笑话。还要注意标点,不能乱点,标点也有标点的规律,该停顿就停顿,该省略就省略。五、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一篇文章到手,就得定个布局,这怎么写,那怎么写。这个布局好比一个猪肚,很多很大,但也有详略,如果没有详略,文章就显得干巴巴的,只有一个骨架,像流水帐,因此,不能犯这个毛病。
这就是作文的五点,我概栝了一下,我想作文做到这五点,就没什么大难了。
作文重在真实。真情实感是可以打动人的。我总结写好作文的方法如下
1考场作文
在考场上,写作文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要根据所给范围确定自己所要选择的角度。角度以积极向上,新颖为宜;其次命题,对于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若能显露出中心而又不太过直白,那么就差不多了;再者正文,很多人喜欢在开头结尾上大下文章。其实还应就文章的基调而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直接叙事,也有不错的效果。细节上,注重描写和修辞,但不要大篇幅,安排巧妙的文章往往可以制胜
2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要写出心里最原始的感受,不需要刻意的修饰。但是也要注意顺序的清晰性与语言的准确性。
第2个回答  2011-11-05
文言文复习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里面包含着这样的知识能力要求:阅读、理解、背诵。
从近年来中考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
(1)河北省中考试题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有部分省市选择了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浅显易懂,大多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这样的选择,体现了考查阅读能力的理念。
(2)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幻灯片13)
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理解、识记常用的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理解句子的大意;尤其注重对中心句、名句的理解。
把握文言语段的结构及其内容。
积累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名字、所处年代、身份及文章的出处。
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言文语段的写作特点。
还有各种类型的开放性试题。
一、基础知识可以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
(一)实词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通假字。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的“拂”,通“弼”,是辅佐、辅弼之意。解释这类实词,要先说出它所通假的字,然后说出其含义。
2. 古今异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现在是表示条件关系复句的连词。
3.一词多义。“群响毕绝”的“绝”意为“消失”;“来此绝境”的“绝”意思是“与世隔绝”。
4.词性活用。如“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为……苦”。
文言实词的复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切记不要死记硬背。
二、常见文言虚词。这类词数量并不多,主要是“之”、“也”、“而”、“其”等。但是这些虚词出现的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复习时可适当做些练习。
三、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文言文中省略句比较多,判断省略成分,需要“瞻前顾后”,需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是“(桃源人)见渔人,(他们)乃大惊,(他们)问(渔人)……”,这三个分句都属于承前省略。
3.倒装句。句子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有时是为了修饰。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强调谓语。
4.被动句。主语是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叫被动句。被动句有的借助于被动问“为”、“为……所……”、“于”、“被”等来表示,例如:“帝感其诚”,意思是“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主要依靠整体感知。
四、文言文语段的复习。(幻灯片14)
文言语段的复习,要从感知入手,注意通过朗读提高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完成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
首先要疏通文意。具体可以采用“以词带句,以句带段”的方法。即了解明白句子中重点或难点词语,进而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是“为”这个词,意思是“心理活动”,这个语境含义是以前所不曾接触过的,明白了它的意思,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其他的词语的语境含义都曾经学习过,只要举一反三就可以了。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解这个句子的前提是明白“狱”和“情”的语境意义,前者是“案件”,后者是“实情”,于是可以推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件一件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以词带句”的方法确实可行,既简便又有实效。至于“以句带段”,其基本方法与“以词带句”是一样的,即把握文段中的主旨句(中心句)、搞清楚难点句子,然后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其次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文章的脉络。这一点是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对内容的一般性了解,也包括对文章结构框架的解析。在这一步骤中,考生要搞清楚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各部分内容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做到宏观在胸,心中有数了。
第三步是把握文章的要义。它既可以是文章的主旨,也可以是文章抒发的感情,还可以是它所蕴含的道理等,这一点是根据文体来确定的。
如果是记叙文,在阅读时要重视对其中人或事件的把握。因为作品主题是由此承载的。如《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小传,人物性格鲜明,极富个性特征。阅读时,可以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或短语,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等,这样就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也可以把握其好恶了。
如果是论说类的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作者的观点、文章所阐说的道理。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清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什么见解,使他能够过什么方法来讲述道理的。
如果是游记,要注意所游之地的环境特点,要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如《小石潭记》,其“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令人赞叹不已,然而作者却又因其过于冷清而感到“凄神寒骨”。这是为什么呢?联系到作者被贬的遭际,就不难体会其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了。
第四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进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淘濯而流传的文化精品。不仅文章的内容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且在写作技巧上也各有千秋。《岳阳楼记》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灼灼文采,令人叫绝;《孟子》中一气呵成的大量的排比句,营造出强烈的语势,增强了文章的论说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也增加了开放型试题,有要求补充论据的,又对某些观点进行评说的……这一点,与现代文阅读时一样的,对此我还要做专题的解说,在此不再赘述。
附:新课标7~9年级“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1. 孔子语录
2. 鱼我所欲也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曹刿论战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出师表
7. 桃花源记
8. 三峡
9. 马说
10. 陋室铭
11. 小石潭记
12. 岳阳楼记
13. 醉翁亭记
14. 爱莲说
15. 记承天寺夜游
16. 送东阳马生序
17. 关雎
18. 蒹葭
19. 观沧海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 次北固山下
23. 使至塞上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 行路难
26. 望岳
27. 春望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 观刈麦
33. 钱塘湖春行
34. 雁门太守行
35. 赤壁
36. 泊秦淮
37. 夜雨寄北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9. 相见欢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 登飞来峰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 游山西村
4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7. 过零丁洋
48. 天净沙•秋思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
5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古代诗词的试题
河北省2005年中考试题中的这部分内容共三道题,总分12分。其中两道根据原文填空,2分,根据要求(提示)填写诗句,4分,第三题是运用名句写一段话,3分,这一试题为去年的新题型,突出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特点;最后一道小题考查课外名著阅读,包括名著名称,基本内容。
第3个回答  2011-11-06
我在网上搜了半天,有的要什么积分有的要注册。后来找到了学龙网,里面有个资源中心,什么都不要,免费下载,特别方便。我再搬来一段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希望楼主采纳。1、 读懂文本(人、事、景、情)2、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句)3、整合答案(准确、全面、流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06
百度一下相当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