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之:形合与意合

如题所述

探索英汉之间的“形合”与“意合”差异


在语言构造的世界里,"形合"与"意合"是两种独特的表达模式。形合,就好比英语的典型构造,如句子间的关联词(如:Hypotaxis)犹如葡萄藤上的串串果实,清晰地串联起语法和逻辑,犹如一个紧密编织的网。而意合,汉语则更倾向于(Parataxis),句子间的联系并非形式上的束缚,而是通过词语与句子内在的联系来传递信息,就像一节节竹竿,逐层展开,信息如泉水般流畅。


王寅教授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两者差异:“英语句子如同‘葡萄’,结构紧凑,信息集中;而汉语则如‘竹竿’,段落分明,信息层层递进。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巧妙转换,兼顾原文的长句结构与汉语的短句流畅性,如同从葡萄到竹竿的转换,既要忠实原文的逻辑层次,又要保持汉语的简洁与连贯。”


例如,英语中的长句如“I will not reply that...”,在汉语中可能需要拆分成几个独立的句子,以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同时,这还是一例形合句,其中关联词的使用,如“for”,在翻译时需要重新组织,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


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象征着古老希腊习俗中的献祭仪式,虽然隐晦,但在翻译时却需要清晰地呈现。而对于个人成就的喜悦,如“I learned something...”,汉语通过简短的表述就能传达出喜悦,无需过多修饰。


英汉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汉语倾向于意合,依赖于语境和句子内在逻辑来建立联系,而英语则更依赖于形合,通过显性关联词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省略不必要的英语关联词,同时保留汉语中隐含的逻辑联系。


以“我年轻时到过加州淘金”为例,英语强调了动作与时间的关系,而在汉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年轻时”这一时间状语直接表达,不必通过从句,保持语言的简洁和自然。


总结来说,无论是英语的形合之美,还是汉语的意合之巧,都为翻译者提出了独特的挑战。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构造模式,是提升英汉翻译质量的关键。这些理论源自华南理工大学钟书能教授主编的《英汉翻译技巧》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这两种语言结构的宝贵资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