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什么派,有什么学说?

如题所述

皮亚杰是日内瓦学派,学说有《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扩展资料: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题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和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亚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5
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主要成就:创立发生认识论,创立日内瓦学派。
代表作品:《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
成就
  自1936年起,皮亚杰一共荣获了三十多个全球各地的大学及学术团体所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更负责主持多项重要国际联合的会议、组织与团体,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更于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得了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而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皮亚杰,这位二十世纪的伟人,于1980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儿童思维研究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
  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
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儿童符号的形成》
  《智慧心理学》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
  《发生认识论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结构主义》
主要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⒈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⒉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⒊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⒋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
阶段特色
  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色:
  ⒈发展顺序不变,但具有个别差异。
  ⒉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⒊依赖认知发展,但……
  ⒋可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⒌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⒍各阶段的顺序是自然的阶层(所有成功发展的阶段都会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与合作,但后一阶段比起前面的阶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统整)。
  ⒎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核心概念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
  ⒈图式(schemas):将知识形像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知识可以透过同化或顺化来达成。
  ⒉同化(assimilating):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
  ⒊顺应(accommodating):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⒋平衡(equilibrium)这种形像化过程不会完全只有同化或顺化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找出这个平衡点的过程就是平衡。
平衡
  平衡有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平衡是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
人生贡献
建构主义
  如若人们要从反对不同意见的角度来给建构主义下定义,要从坚持建构主义曾经反对过的各种态度方面去下定义,那么我们就只能找到与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种种曲折变化相联系的分歧和矛盾了。反之,把建构观念的积极特征作为中心,我们就至少能够从所有的建构主义里找到两个共同的方面:一方面,是一个要求具有内在固有的可理解性的理想或种种希望,这种理想或希望是建立在这样的公设上的:即一个建构是本身自足的,理解一个建构不需要求助于同它本性无关的任何因素;另一方面,是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它达到这样的程度:人们已经能够在事实上得到某些建构,而且这些建构的使用表明建构具有普遍的、并且显然是有必然性的某几种特性,尽管它们是有多样性的。
  关于第一个近似点,建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这个转换体系作为体系(相对于其各成分的性质而言)含有一些规律。正是由于有一整套转换规律的作用,转换体系才能保持自己的守恒或使自己本身得到充实。而且,这种种转换并不是在这个体系的领域之外完成的,也不求助于外界的因素。总而言之,一个建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关于第二个近似点,建构应该是可以形式化(或译:公式化〕的。不过这可以是指在发现建构之后很久,或者是紧接着在发现建构的初期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用形式化表示建构乃是理论家的任务,然而建构本身对于理论家而言是独立的;这个形式化,可以直接用数理逻辑方程式表达出来,或者通过控制论模式作为中间阶段。所以,形式化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过渡阶段,这要取决于理论家的决定。对于他所发现的建构的存在方式,要在每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里去加以说明。
  转换的概念,首先使我们可以为问题划定一个范围。因为,如果要把形式主义这个术语的一切意义包容在建构这个观念里,建构主义就得把一切不是严格经验主义的、而求助于形式或本质的哲学理论,从柏拉图到胡塞尔,主要经过康德,都包括在内,甚至还要包括经验主义的某些变种,如求助于句法学和语义学的形式来解释逻辑的“逻辑实证主义”。然而,按照现时所确定的意义,逻辑本身却并不总是包括作为整体又作为一些转换规律的建构的,“种种建构”的:现时的逻辑学在许多方面仍然还是从属于相当顽强的原子论的,逻辑建构主义还只是刚刚有了个开端。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在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CenterofGeneticEpistemoligy)主任期间。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发生认知论”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知识问题的研究;皮亚杰着重于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发生知识论的特点便是从各种知识最基本形式,开始去发觉它们的根源,是追溯它们从最初水平直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皮亚杰主要的观念还包括:同化、适应、平衡、图式、结构的机制,他并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
  一、Sensorimotorstage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小孩通过移动和感觉来了解事物。
  二、Preoperationalstage: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Concreteoperationalstage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Formaloperationalstage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创立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Sinclair)、伦堡希(Lambercier)、荷明斯卡(Szemiska)等人组成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这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叙述的技术(Clinical—descriptive-technique)。这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从整体研究观察儿童。在实验中强调实验的自然性质,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为了避免儿童的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在研究儿童的数、空间、几何等概念时,一般采用谈话和作业相结合的方法。他反对单纯的观察法,认为单纯观察不提问题,难于正确了解儿童。在实验对象方面,他早期的研究主要以自己三个孩子作为受试。由于取样过少,缺乏代表性,受人指责。此后他增加受试数量,1958年出版的《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成长》一书中,受试达1,500人;1969年出版的《知觉的机制》一书中运用大量实验取样和统计资料。他用数理逻辑为工具,引进了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作质的分析,企图从儿童认识的结构和发展中来揭露认识过程的智力机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