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损害水平指什么?

如题所述

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

肖悦岩

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所谓经济损失是指防治费用与防治挽回损失金额的差值。针对预计流行后病情可能达到EIL的病害,如果进行防治,其收益正好等于所需防治费用。它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C)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的重要概念,是从经济效益出发确定的病害系统管理目标。经济损害水平最早由美国昆虫学家斯特恩(V.M.Stern,1959)等人提出并用于害虫综合防治。由于这个概念首次将经济学观点引入害虫防治理论,所以一经提出颇受重视。1972年黑德利(J.C.Headley)根据经济边际分析原理研究防治费用、防治收益以及防治的纯效益随着防治后害虫种群密度而变的曲线。他的结论是在不断加大防治压力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过程中,随着种群密度不断下降,防治费用逐渐增加,越是要斩尽杀绝就越要提高防治强度和提高防治费用,而产值增长率却不断下降。在两条曲线相交之前,防治费用增长率始终低于产值增长率,增加防治压力总会提高纯效益。当防治害虫所产生的产值增殖率等于防治费用增殖率的情况下,防治的纯效益最大(见图示的Pt-n点)。这个控制后的种群密度即为经济损害水平(黑德利当时采用“经济阈值”的术语,Hall(1973)和Luckmann(1982)认为恰好是斯特恩定义的经济损害水平)。斯特恩把EIL作为权衡一场预计发生的病虫害是否值得防治的密度指标。对于最终流行程度低于这一指标的一场病害不应该进行防治;对于高于这一指标的流行进行防治则可能带来纯效益。黑德利则探求对于一场值得防治的病虫害究竟应该用多大的防治强度(防治次数、用药量)把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什么密度才能获得最好的纯效益。二者定义EIL的角度不同,推算的数值却是一致的。也可以理解为经济损害水平是一个密度指标,无论是自然发生的还是经过一定的防治以后的种群密度如果低于这一指标,都无需进行或增加防治,因为这种防治本身的费用增长量大于生产产值增长量,防治将变得不合算。

生产值防治费用与害虫种群密度的关系(仿Headley,1972)

关于经济损害水平的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深谷昌次(1973)认为EIL可以包含“受害水平”和“害虫密度”两方面含义。前者以农作物所表现的受害程度为单位,他提出采用“受害允许界限(水平)”(tolerable injury level)的术语;后者以害虫种群密度为单位,称“受害允许密度”(tolerable pest density)。而受害允许水平又是指受害允许密度下的作物受害程度。陈杰林(1988)提出在上述二词前冠以“经济”二字,采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和经济受害允许密度与上述两个名词相对应,以明确其经济学含义。同时将受害允许密度解释为作物所能忍受的害虫密度,在这种密度下,并不引起产量损失或品质下降,它的大小完全由作物自身的耐害性及补偿能力所决定。多数学者则称这种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的造成作物产量和(或)质量损失的最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为“作物损失阈值”(见损失估计)。在植物病害研究中,荷兰扎道克斯(J.C.Zadoks,1979)使用“损失阈值”(damage threshold)与经济损失水平(EIL)相对应,以“病害阈值”(disease threshold)与作物损失阈值相对应。

经济损害水平受生物、经济、防治效果乃至社会购物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且因作物品种、生育期而变,是动态性很强的指标。其推算过程涉及以下定量关系:①环境条件与有害生物种群动态;②种群密度与作物所受损害;③作物所受损害与作物损失;④作物损失与经济损失;⑤防治强度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⑥防治强度与防治费用等。研究的重点是有害生物种群密度与作物损失的关系。确定经济损害水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种因素特定化,计算固定的EIL。其计算公式为N=C(D·M·P)。式中,N为EIL;C为防治费用;I)为单位害虫(或病害)造成的减产量;M为防治后害虫死亡率(或病害防治效果);P为收获物单价。如果用C/P计算防治费用相当的减产量,同时建立病虫害密度与作物产量的函数关系,也可以推算出EIL(郭予元,1983;陈常铭,1984)。以此类推,根据各生育期病虫情所能造成的损失情况可以制定多期固定的经济损害水平。考虑到农业生态系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动态的系统模拟模型可以推算动态的和多维的EIL以及多种有害生物同时发生情况下的复合EIL。也有一种根据数年内病虫害发生概率、发生程度和损失情况经过统计制定的阈值,被称为统计的EIL(G.A.Norton,1976)。

经济损害水平的提出和在病害防治决策中广泛采用,体现了病害防治目标由追求最高产量向争取最高经济效益的战略转移,也有利于阻止滥用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书目

Headley,J.C.Defining the Economic Threshold.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Washington,D.C,1972.

Zadoks,J.C.and Schein,R.D.Epidemiology and Plant Diseasee Management.Oxford,New York,197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