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时往往蛋黄表面会有一层黑色物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鸡蛋煮得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很难被人体吸收.因为新鲜鸡蛋外表有一层保护膜,使蛋内水分不易挥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细菌侵入蛋黄。维生素大都集中在蛋黄当中。蛋黄中有宝贵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些都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也绝大多数存在于蛋黄之中。而蛋黄之所以呈浅黄色,就是因为它含有核黄素,而核黄素就是维生素B2,它可以预防烂嘴角、舌炎、嘴唇裂口等。
  各种微量元素也一样集中在蛋黄中。蛋黄中有大量的磷,还有不少的铁。同时,鸡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来自蛋黄,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胆碱,帮助合成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所以,婴儿的第一种辅食,往往就是鸡蛋黄。蛋黄对孩子补铁有益,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益。蛋黄里含有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还可帮助眼睛过滤有害的紫外线,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疾。 蛋黄表面已有一层青灰色的鸡蛋可以吃,但是营养成分表示已经不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现在很多报刊杂志上都有鸡蛋的建议烹调方法:沸水煮5分钟。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蛋黄会比较清,这样的蛋黄上是不会有这种黑色物质的。
黑色物质是鸡蛋长期在高温下以后蛋黄中的铁质(大概是硫酸亚铁?不好意思)产生的一种化合物,呈青灰色。根据研究表明,该物质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所以煮鸡蛋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貌似老黄蛋也不好吃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4
鸡蛋久煮后,鸡蛋黄外层就会出现一圈青色或黑色。其实蛋黄外层发青或发黑,是因为煮的时间长了,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有少量分解产生硫化氢,再和蛋黄中的铁结合产生黑色硫化铁。所以在蛋清和蛋黄的接触处形成一层黑黑的东西。一些新鲜度较差的鸡蛋因为蛋白质本来就略有降解,会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种鸡蛋吃了会降低铁的利用率,而且久煮的鸡蛋,蛋白质会更难消化。所以煮鸡蛋讲方法,不要久煮,要冷水下锅,开火关火8分钟,再焖6分钟,刚刚好,放在冷水里泡一下蛋壳更好剥。
第3个回答  2018-03-30

鸡蛋在沸水中煮的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如蛋品中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蛋氨酸,经过长时间加热后,蛋氨酸能分解出硫化物,它与蛋黄中铁发生反应,在蛋黄的周围形成绿色或灰绿色的硫化铁,硫化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经过较长时间烧煮,蛋白质结构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所以较难于消化。


因此,鸡蛋既不能煮半熟也不能煮得时间过长,一般在水沸腾后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

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

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

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一个鸡蛋重约50克,含蛋白质7克。

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9

为何鸡蛋煮熟后,蛋黄外表有一层灰绿色的物质?它对人体有何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