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板面的做法

第一,板面的面怎么做?面粉、水、盐、碱各用多少克?具体比例是什么?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醒几次,每次醒几分钟?
第二,板面的料子是哪此东西,每一样是多少克?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想知道具体点,你说的等于没说,我上网随便一搜索便能得到你说的东西但不起用!

  主料:高筋面粉400g,牛肉500g。
  辅料:干辣椒15个,卤肉料50g,葱适量,料酒30ml,酱油30ml,冰糖30g,姜适量 。
  步骤
  1.面粉加入冷水,盐,食用油合成光滑的面团静置20分钟。
  2.准备好卤肉料和牛肉。
  3.牛肉洗净切拇指大小方丁。
  4.干辣椒切断放入锅中小火慢炒。
  5.直到干辣椒出香味颜色变褐色关火盛出备用。
  6.然后再把卤肉料小火炒香,装入料包备用。
  7.把卤料包,牛肉,干辣椒葱姜放入电压锅内胆加入适量的清水。
  8.再加入料酒,酱油。
  9.加入冰糖。
  10.加盖选择营养炖--牛肉。
  11.滴声提示后开盖加入盐,鸡精调味。
  12.可把上面的一些浮沫撇掉,牛肉卤就做好的。
  13.醒制好的面团,用碱水揣揉光滑。
  14.然后面团擀成稍厚一些长方块。
  15.再切成手指粗等分小款条。
  16.刷上一层香油。
  17.全部做好盖上湿布备用。
  18.取三份面块轻轻擀成长条。
  19.然后再用双手拽着面条离两边轻轻抖动抻拉。
  20.板面全部做好。
  21.锅中水烧开放入洗净青菜和板面。
  22.大火煮滚板面浮起关火。
  23.然后捞入碗中,摆放小青菜,浇入牛肉卤即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4
在豫南古城新野,大大小小的板面馆比比皆是,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吃者如云。社会各色人等百吃不厌,久吃不衰,构成一道灿烂的饮食风景。
新野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新野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
,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后来臊子发展成为盒装、筒装,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新野板面拥有食客的另一个原因是快捷便当,经济实惠。干部、职工、学生等,为了赶时间来不及做饭,常常三五成群到板面馆一坐,只需交待一声,厨师立马操作,三碗五碗,十碗八碗,眨眼工夫即可做成。一大碗只要三块钱。进城办事的农民和过往商客,也是板面馆的常客,他们往往叫下一大碗,呼噜噜吃完,嘴一抹,大步上路。
相传新野板面源于三国时期。刘关张屯兵新野时,张飞吃面条总嫌太软,厨师多次琢磨,才制成功。自此,新野板面便在宛(南阳)、洛(洛阳)、荆(荆州)、襄(襄樊)广为流行,现在又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种。新野板面曾多次应邀参加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大赛,还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13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

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

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第3个回答  2008-04-14
板面应该是源于安徽太和县 是个姓宋的师傅创始的
第4个回答  2008-04-12
好怀念郑州大学旁边的新野板面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