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迁都到这三座城有望称雄亚洲,是哪三座城?

如题所述

民国时期,关于首都定在哪里,孙中山曾经提出过自己的设想,他说:

“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也就是说,在孙中山的考量中,有三座不错的城市可以作为首都,一个是武汉的武昌,一个是西安,还有一个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那便是新疆的“伊犁”。而其中的武昌,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经过2020年“壮士断腕”的经历以后,大抵已经随着武汉,名扬世界。

虽然这三座城到最后都没有成为首都,但是在孙中山的分析下,确实也有其独特的“优点”。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说这三座被孙中山看中的城市。

1、谋本部则武昌

关于首都定在哪里,1902年,孙中山曾经和章太炎说过这么一段话:

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

“谋本部则武昌”,是孙中山给出的评价。

大概意思就是,想要自我发展,那么武昌便是一个好选择。

武昌,是武汉的山镇之一,与汉口和汉阳形成“鼎立”姿态。

关于武汉的武昌,它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中原腹地,有着九省通衢的优势,并且还是省会城市在辛亥革命中第一个获得胜利的地方。所以孙中山选中“武昌”作为民国首都候选,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至于为何孙中山认为“谋本部则武昌”,原因之一可能是看上这里“九省通衢”的优势,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之下,注定武昌的发展将不会差,此处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将是全国各省份城市中的佼佼者。

但是当时因为江北有清朝有军队,汉阳战事不利,武昌乃至整个湖北的军事情况都比较紧迫,后来又时逢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于此,民国临时政府便设在了南京。

虽然与首都失之交臂,但是武汉后来的发展,确实也应了孙中山的猜想,成了全国甚至世界有名的大都市,而武汉人在2020年壮士断腕的“气魄”,也曾感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

2、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除了武昌,关于民国首都设在哪里,西安和伊犁都曾出现在孙中山的设想中过。

关于西安,孙中山认为,“谋藩服则西安”。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有许多帝王将相在西安这片地方发家。同时,这里的水土适合耕作,农业方面的发展,和南方比起来一点都不逊色。又因为地连羌胡,所以边境也相对比较好管理。

也就是说,西安这座城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只要人勤劳,农业发展基本不用担心什么天灾问题。同时因为靠近边境,想要让边境安定顺服,那么西安便是个好地方。

除了“西安”,孙中山还提到了新疆的伊犁。

有人可能会觉得,西安和武昌这两个地方作为孙中山心中民国首都的“候选”还情有可原,对于“伊犁”为何入选,人们可能便有些不理解。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成大事者,看东西往往不会只见眼前,而是有“长远的打算”。

关于伊犁,孙中山认为“谋大洲则伊犁”。

这便是说,想要扩大版图、称霸一方,那么可以选择“伊犁”,原因是:

“彼东制鲜卑,西奰乌拉岭者,必伊犁也。夫为中夏者,岂其局于一隅?固将兼包并容,以配皇天。铁道南属,转输不困,未及十年,都邑衢巷斐然成文章矣。”

也就是说,伊犁这个地方,有兼容并包的“趋势”,交通方面可以依靠铁路,东边和西边,都有可以扩张的“余地”,综合考虑起来,那么伊犁便是“谋大州”的好地方。

3、发展之下,哪里存在标准答案?

无论孙中山于民国定都何处作出过什么样的设想,也无论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不难看出,孙中山曾选中的三座城,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而每一座城之所以被选中,都有孙中山的理由。

在这些理由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远见者”身上的一种特质,即“与时俱进”的灵活。

孙中山根据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个是“谋本部”,一个是“谋藩服”,还有一个是“谋大洲”,选出三座城。也就是说,他选择的民国首都,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对于什么“目标”之下的最佳选择,或者“大势所趋”下的最佳选择。

以史为鉴,今人回顾历史,即便孙中山的中意的三座城市都没有成为首都,但是我们却依旧能从这一趣谈中获得相关启发:即成大事者,要有“与时俱进”、“审时度势”的灵活。毕竟,发展之下,哪里存在标准答案?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3

1912年8月底,孙中山先生为了调停南北党争,应袁世凯的邀请抵达北京,与袁世凯进行了十三次会谈,商讨了南北党争、建设铁路、军民分治、集权分权、蒙藏时政、外交借款等问题,达成了以“八大政纲”为共识的协定,并提出了迁都南京、武昌、开封三座城市的建议。

其实,早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时,孙中山先生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交辞呈,让袁世凯成为新任临时大总统的前提就是临时政府的地点必须设立在南京。孙中山先生认为南京地处长江流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比北京发达,特别是受西方资本主义新思想的影响较深,民主自由的观念比北京更加深入人心。而临近南京的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均处于革命武装力量的直接控制之下。

而旧都北京,地处北方,偏近日俄控制区,容易为帝国主义挟制,再加上北京作为前清旧都,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旧思想、旧传统及腐败人物集聚,对改良政治颇多掣肘。

但是,袁世凯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盘踞多年的北京城,他一方面表面答应孙中山先生南下就职,一方面又磨磨蹭蹭不愿离开北京。而就在1912年2月29日,北洋军曹锟的第三镇下属的军队因军饷被克扣而发生了溃变(有人认为,这次军队哗变就是受袁世凯指示的)。袁世凯以此为由,要求南方革命党接受他在北京就职的事实。

然而,革命党认为,临时政府定都北京实属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铁证,并由此掀起了“二次革命”,南北新旧势力因此生隙。为了改善南北关系,调停党争,袁世凯向孙中山、黄兴提出北上共商国是的邀请。

孙中山先生与袁氏商讨国是期间,迁都首次的提议是在1921年8月26日,孙中山先生单独会见汤漪说:“至首都地点,宁、鄂两处最好。无已,则宜在开封,容当与袁力商云。”次日,孙中山正式向袁世凯表达了迁都的想法。8月28日的《亚西亚日报》以“孙中山之伟大政略”为题发表文章,文章中写道:“昨中山往谒总统……首提迁都一事,谓北京不足为永久之国都。将来或迁于武昌、南京,否则开封 ,并言中国此时外交别无可办。此十年之内君当为大总统,专练精兵五百万,我当于十年以内,筑铁路二十万里。

孙中山先生的“迁都论”发表以来,即刻引发了南北各方不同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北京不仅是集聚腐败旧势力的魔窟,更是袁世凯大本营,不利于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反对者认为,迁都并不能保国家安全,反而建都北京尚可为保满蒙之屏障,而“南京有偏安之势,自东南晋划江而守,卒不能恢复一步。”

孙中山先生提出迁都的建议之所以最终没有实行,除了以袁世凯的不合作和阻挠,在国民党内部意见也不统一,而孙中山先生此时又无力调和党内的矛盾,特别是在南北党争的问题最终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迁都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看来,孙中山先生提议的迁都之事,也不过是革命党激进派的一种美好愿意,京都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统治阶级是不是全心全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外抵侵略内主和平,为人民谋幸福。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虽然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府,但最终也难避免在1949年黯然谢幕!

唯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第2个回答  2021-03-23

孙先生所说的这三座城市分别是新疆伊犁、湖北武昌和陕西西安。但是孙先生所想的这三座城市是从战术和战略角度出发的。并没有从交通的方面去考虑。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首都往往是这个国家内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城市、也是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但这基本上是对小国来说的,大国的经济中心不止一个,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让首都承担太多的经济职能,首都只需要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职能即可。各国选定首都,往往和当时的年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孙先生认为湖北的武昌是最容易成为首都的地方。原因如下:第一、武昌地势险要,容易防守。第二、武昌临近港口,所以贸易运输更加方便。所以在孙中山先生的评论中,武昌肯定是第一个选择。而且武昌远离北京,也算是划清了和清的关系。但是武昌虽然好防守,但是没有任何历史底蕴。所以后来的人们选择了南京作为首都,而不是武昌。

第二个选择就是西安,从历史上来看,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氛围浓厚。而且西安处于中国内陆地区。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别人想要打到西安,都需要费一番手脚。但是西安周边没有水路,如果要和外部交流,只能依靠铁路和飞机。作为首都,第一个硬要求就是得做到道路四通八达。

第三个选择就是新疆伊犁。古时候,大多数封建王朝都设置了伊犁大将军这一官职。新疆远离内陆,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新疆绝对不是建都的最好选择。一方面北方有苏联,苏联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新疆的气候很糟糕。除了少数几个地区气候宜人之外,其他地区气候相当恶劣。

孙先生完全是处于防御的需要去考虑建都位置的。当时没有导弹,更没有核武器。所以将首都放在国家的内部是非常有必要的。起码可以保证别人不是那么容易威胁到首都。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在国防策略上,推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这样就能保证战火不会烧到我们自己的国土上。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最好的报效国家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了,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各位可以看看美国,美国作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本身施行的就是一个攻势战略。主要的思想就是让战火在别国的土地上燃烧。而且将防御圈向外扩张,可以提升防御的预警时间。对于防御战略导弹这种大杀器是非常有好处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2

一、

自从朱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之后,一直到清政府灭亡,国都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

但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北京也饱经战火,再加上日寇的肆虐,基于这种情况,北京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国都。

孙中山先生对此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和章太炎在谈论该在何地定都时,做出一个预言,中国若迁都到这三座城则有望称雄亚洲,那么是哪三座城市呢?

二、

孙中山是民族英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还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率先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坚信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在胜利后该把中华民国的国都定在哪,孙中山对于这个问题是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而从这三个地方,我们也能看出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强势崛起的自信。

1897年5月,孙中山去了日本横滨,在他和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谈论建都地点时,说了很多地方,其中一个说法是:一都四京。

这里的“都”指的是武昌,而东西南北四京是指江宁、重庆、广州和顺天。

如果我们拿出一张地图标出这五个地方的位置,便能很容易地看出来,这五个地方是以武昌为中心,向外辐射四个点,继而覆盖全中国,从而达到控制全局的目的。

等到后来孙中山回国之后和章太炎谈及定都一事时,观点基本没变,还是觉得武昌比较合适,在武昌之外,孙中山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地方西安和伊犁。

我们先来看看武昌的优势吧。

三、

谋本部则武昌。

武昌是指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可以说是位于中原大地的中间。

孙中山认为,武昌位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点,向南可以控制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向北可以制约河南、河北、东北等地,在此地建都便可以寻求南北方的平衡。

这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早在商周时期,君主定都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位于自己所控制范围内的中央,这样四方诸侯朝觐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路途远近不一而闹情绪了。

此外,此地处于中原腹地,应对战争进可攻退可守。

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是这样说的:

定鼎者,南方诚莫武昌若。尚宾海之建都者,必逷远武昌。夫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

不过孙中山先生也看出了武昌地区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天险,地势低洼,一旦战事吃紧,武昌将会很被动。

所以他进一步认为,定都武昌只能谋本部,如果想要进一步走向强大,那就需要定都西安。

四、

谋藩服则西安。

西安,也是历史名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秦朝的都城咸阳便是位于西安。

此地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也有几个朝代的国都是定都在此地,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位置还是太偏西北了,定都此地也不是不行,但不利于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

一旦有强势人物在江南地区割据一方,那么凭借着长江天险,中原王朝将陷入内乱之中。

那么为何孙中山却说此地也是建都的备选之地呢,这是因为孙中山认为定都此地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震慑西北的藩部。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两代,中原王朝一直都没能摆脱游牧民族的骚扰,他们所依仗的便是中原王朝国都距离边疆较远,边防较弱,抢了就跑,净占便宜。

五、

谋大洲则伊犁。

孙中山最后提出的定都地点是新疆的伊犁,你没有看错,真的是伊犁,是左宗棠拼了老命收复回来的地方。

在此地定都,乍一看很荒唐,但是这并不是孙中山随口说出来的,而是孙中山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来的,他认为:

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共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

这意思就是说,在关中地区定都,可以控制蒙古和新疆地区,但是如果要称雄亚洲,关中地区就会显得狭小了,而伊犁那地大,那地辽阔,建都就再也合适不过了。

当然此地还有另外的好处,那就是可避免和西方势力的直接冲突,进而打消沙俄、英国对西部的入侵,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进而走向富强,称雄亚洲。

武昌、西安、伊犁这三个城市就是孙中山最理想的定都的地方,后来国民党的元老张继也透露过孙中山定都新疆的野心。

不过此时孙中山已经不再看好武昌和西安了,但对伊犁还是那么钟情,他说:

统一十八省之后,可都南京;统一满、蒙、回、藏之后,可都兰州;但要扶持亚洲各弱小民族独立,则非都新疆伊犁不可。

而在后来中华民国的首都就是定在了南京。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又成为了我们的首都,现在已经是国际大都市,虽然不是孙中山看中的那三个地方,但如今的北京已经诠释了中国的力量。

所以说,时代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孙中山也预见不了未来……

参考资料:《与章太炎的谈话》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第4个回答  2021-04-07

关于这一则孙中山先生的预言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预言这一说法更多的证据是使人们的口头认定以及所谓的章太炎记载的说法。在这种说法中说道孙中山先生预言,若是能迁都于武昌,西安,伊犁这三座城市中的一座那么将来的中华民族必然会傲立于亚洲。不过,我们从如今的事实来看,现实上我们是越来越强了,不过首都却不是这三座城市中的任何一个。

这三所城市确实有着各自的优势

其实虽说预言之说法不知真假,不过就这三座城市来看也不是不无道理。首先,西安自然不用多说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重地,多少个王朝在这里定都,本身其地理位置于国内而言就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上千年的积淀使得西安成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既有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同时这里也是一座善于接受新思想的城市。在这份底蕴之下无论是从评定乱局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教化的角度来看都是上上之选。

再者就是武昌这座城市,此前这座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出众,可是在近代这座城的历史意义却极具上升,为国家的革命以及进度发展做出了极大地思想以及革命贡献。同时在教育方面这里有着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式学堂。这使得这座城市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先进人才方面相较于其他城市有着极大的优势。

最后一座城市就是伊犁这座城。说实话这座城市能够入选是有所不理解的,因为无论是从当时的社会意义上来看还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座城市都不出众。如果非要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理由,估计也就是暂时躲避了。由于地理位置这里受战乱影响并不严重,在这里也许可以暂避锋芒。不过这样的做法无非是自我欺骗,要知道侵略之下岂有完卵。此等做法不过是拖延时间,就不是救亡之策。

决定复兴的条件不是城市,更多的是国家及人民

不过相对于预言之中所关注的城市条件,一个民族的复兴最需要的是独立是人民的奋斗领导者的领导。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独立式发展的首要前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发展所需要的是一个独立且稳定的局面,这是发展的一大前提。之后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领导者的领导以及人才的不断输入,需要全体人民的不断奋斗。

唯有如此才能让国家摆脱曾经的贫困与动乱才能有发展。今天,我们完成了甚至是超过了前人的一切设想,这离不开所有人民的努力。同样的,今后的发展亦是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