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火星车,为什么不像好奇号一样使用核电池?

如题所述

中国火星车不用核电池的原因非常简单,技术不成熟。虽然我国现在在航空航天方面已经可以算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有些方面发展的确实不如其他国家,客观上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正视,只有这样才有进步的可能。

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对火星的探索,1975年便将海盗号系列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而中国在航天技术上起步较晚,第二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上了太空。

 在航天领域,一般都会在探测器上搭载核燃料电池。核电池就是利用核能转化为电能,一般使用在心脏起搏器、航天器当中。核电池又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发电装置,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其中用于航天器的是温差式核电池,利用核衰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航天器使用,能够保证航天器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持续工作。

核电池相比于太阳能电池更适用于航天领域,因为其具有高可靠性、高能量密度、结构简单,并且寿命更长,即使在火星这样早晚温差极大的恶劣环境中也能稳定输电。

 

美国是最早在人造卫星上使用了核电池,使用在1977年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核电池能够支撑其工作几十年,至少要到2025年才会耗尽电力,而首辆使用核电池的火星探测器,是美国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于2012年成功发射。

 在距离太阳更远的火星上,太阳能电池获取到的光源远比地球要少。但是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器还是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其实,我国2018年发射的嫦娥4号就搭载了核电池,但是嫦娥4号所用的核电池功率只有3W,转化电能也十分低效,甚至不足千分之一,相比之下美国的好奇号搭载了110W核电池,转化率高达4.3%,可以看出我们与美国的技术差距,所以,技术能力有限是天问一号放弃核电池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国的核电池技术确实差强人意,但是光伏发电技术却是优势。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是我国最先进的实用性太阳能电池阵列,采用4块太阳能电池板,电能转化率高达80%以上,即使在太阳能缺乏的火星上也足以为天问一号提供90天的电能。再加上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更低,天问一号也没有放着祖国更成熟的太阳能技术,而采用核电池的道理。

以我国现在科技的发展水平,我相信做不久的将来,我国也能够自主研发出完善的核电池技术来,到时候我国的太空事业肯定会步入一个新的高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
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中国的核电池技术不够成熟。中国的核电池技术起步晚,技术积累不如美国,而光伏发电技术却是强项。像火星登陆这种航天活动,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国民自信力,不能有任何不稳定因素影响,自然采取保守方案。
2、就是高层的指导思想,向来是节约惯了,总是想着用尽量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核电池成本昂贵,中国火星车结构相对简单,没有那么多大功率设备,设计寿命也才三个月,不需要安装核电池,毕竟核电池续航几十年,太浪费了,所以就能省即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