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aba是什么

如题所述

自闭症ABA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法。比较好的自闭症治疗中心推荐选择【大米和小米】,为自闭症患者提供社交平台、引发社交兴趣、加强【社交融合】。

自闭症ABA的英文是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意思是把这个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更小的目标行为,按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个更小目标的行为,然后进行让儿童进行学习,以后把这样学习这种技巧推广运用到其他行为模式里面去。这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法,叫自闭症ABA。原理就是通过一些分解动作让儿童掌握这种技巧,把复杂的行为分解成简单的几个行为,逐个学习之后,再化整为一个复杂的行为,这么一种方式来提高行为能力这么一种状况,叫自闭症ABA。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自闭症ABA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是一家专业的自闭症谱系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服务平台,有专业的自闭症康复评价量表 (ATEC) ,是用于评估自闭症干预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监测儿童发展的工具,父母和专家可使用ATEC对个人整体健康状况随时进行监控。大米和小米的康复师更是留意监测孩子的康复进展;阶段性的评估可以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出最优的治疗选择,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育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算学得慢,总是在沿着上坡走,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碍是无法接受训练的,中重度、中度和轻度的智障儿童都可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得到进步,并把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

  从认知训练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一个课题(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泛化(扩展)”这条线路,以学颜色为例,孩子把红色做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红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么是红色、再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红色,再把红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过马路时见到红灯知道停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学习规律,要教颜色时,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一个个教给孩子“这是红气球”、“这是绿气球”、“这是蓝气球”、“这是黄气球”,这种教法如果遇上一个连视知觉都有问题(无法分辨红色与其它颜色的不同,就是说,他连红色物体与红色物体的配对这一关都过不了),孩子只会被一堆气球搞兴奋或搞迷糊。
  说到这,必须要提ABA教学法了。以前认为ABA是一种刻板地教孩子做这做那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发出了、孩子去执行。其实ABA是个适合所有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甚至在与正常孩子的沟通中,都可以运用ABA。包括记忆搭积木、动物表演、讲故事、木头人游戏、视觉训练之找不同等。例如,在玩“记忆搭积木”游戏时,有的孩子很聪明直接上六块积木,中间一张白纸一挡,老师搭好六块积木后,打开白纸,让孩子记忆十个数,再挡上白纸,发指令“跟我搭一样的”,这时候我们观察孩子的表现就会知道这个课题设置难了,马上后退,撤掉两块积木,变成四块搭,明显这个设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记忆模型时说“太简单了”,但真正搭时又忘掉了某个细节,我马上给予辅助,再给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后我把两堆积木摆在一起,让孩子自己去总结“哇,一样的”,等孩子稍微熟悉这个游戏规则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也当当老师,角色互换表演!
  以下是对自闭症孩子进行ABA教学时精髓的分解课题、并给予辅助、及时强化的理论实践总结:
  一、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成百上千,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分解课题”。比如教认识颜色,从红色开始教(先不教其它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一样颜色的放一起”,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学习规律的“感知”阶段。说到这,可能有许多人要问“为什么教颜色时不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红气球、红杯子等教‘红色’,而是先让孩子去配对去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规律中,知觉算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人在视觉上都无法分辨并理解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命名和功用呢?
  接着讨论“分解课题”之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扰物的情况下把红色与红色物体快速正确地放在一起,说明孩子已经感知到了红色,注意:随着教学的深入,老师的指令语已经从最初的“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变成了“红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备这个能力后,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拿红色给老师”,如果孩子能在有多个其它颜色物体的干扰物中间快速正确地拿一个至多个红色物体出来,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红色的能力,就进行第三步的训练,让孩子表达红色,比如老师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红色”。
  ABA强调无论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品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画画等,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刻板,但教学的执行者是谁?是老师。试问:你手上有一个孩子,你设计好了课题、把一步步课题分解得很细,进入教学后你发现孩子对这块的能力超乎你的预期,他学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彻,那你还会按照写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细细教吗?——肯定不会,水涨船高嘛。
  二、给予辅助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学东西很慢,是因为情绪认知的问题,让他们无法象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他们很难通过观察而自然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孩子一个新的课题时给予辅助,刚开始时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辅助。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孩子画一个苹果,一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画,然后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一个视觉提示,即苹果图片让他照着画。再是老师先示范画一个苹果,收走,让孩子自己去画。最后是直接让孩子画一个苹果。细想一下,其实我们正常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经历过无数别人的“给予辅助”,包括父母、老师、同伴,记得我小时候学包饺子,是妈妈手把手教并示范了许多回,我才学会。
  做一个合格的特教老师,一定要掌握辅助的方法和技巧,不会辅助得太慢太晚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会过多给予辅助而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及时强化 在课堂上听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正确反应后,老师给予的反馈。在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
  其实“强化”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学校当老师时,系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里面就有一章专门讲“强化”,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强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爱学哪门功课,主要是因为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而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当然是那个老师对自己好总表扬自己了。
  特殊孩子虽然在认知发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碍,但爱听表扬是全人类的共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了正确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是正确不正确?如果他不确定这点,那为什么还愿意继续跟随你的教学呢?
  分解课题、给予辅助和及时强化是ABA教学的内涵,了解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中有哪些课题可以去做呢?
  按照儿童认知发育的规律,我把训练步骤大概理一理——
  1、模仿:动作模仿、仿说、使用物件模仿,随后进行听指令的教学
  2、视知觉:从配对和分类开始
  3、搭积木(也可以和配对、分类同时进行):搭积木属于使用物件的模仿,练习孩子的视觉空间、顺序等。如果孩子搭积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动作模仿。
  4、自己的认识(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认知、水果蔬菜动物卡片认知、人物认知
  5、功能性配对: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类:先把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给归归类,再进行类别教学。
  7、形状(如果孩子对颜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颜色)
  8、颜色
  9、对比性认知: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中间、旁边
  11、肯定与否定的教学
  12、数的概念:唱数、任意起止数、点数报总数、按数取物、认识自然数、序数、量的多少、数的大小、数的分解与合成、加减运算、应用题
  13、时间教学:钟表、一天的时间、星期几、年月
  14、所有课题的结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都是特教专家和老师们根据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致套路,并不表示孩子非要学会前一项、才能进行后一项的学习,有许多课题是可以穿插着同时进行的。而且孩子能学的课题绝不仅仅为上述十几项,课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老师和家长肯用心,就能从基本课题上演化出许多子课题,即纵向上可以不断延伸。
  认知训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绳爱索牵引孩子外,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到我们的孩子。给爱注入智慧,这份爱会更加有意义。
  老师家长除了对认知训练的步骤和课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再也不会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
  认知是一个大脑神经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觉、注意、记忆(经验)、知觉、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预估与调整、表达等。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感觉的训练” 即感官通路的训练是认知训练的基础,这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的训练,其实这些就是改善脑功能的训练。借用一个好友对认知训练的观点“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路就是感官通路,关于感官通路方面的训练,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鉴。
  在认知的训练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继基础感官能力训练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基础,这些注意力的训练包括视觉和听觉方面的。
  记忆是建立在不断积累的感觉经验上的,这些感觉经验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大脑接收到新的感觉信息,透过对感觉记忆的解读,从而形成了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我们的大脑才有了形状、颜色、方位、时间、大小、量度、质地等概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因此,想要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先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说实话,还是要打好认知基础,这个认知基础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其实想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经清楚分析并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建议家长们多了解一些认知训练方面的知识,知道学习一个课题(能力)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到你的孩子。模仿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视觉专注与视觉记忆、基本的互动意识、基础的本体感意识、基本的欲望表达与动作能力。配对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拿和放的能力,并具备基础的模仿和听指令能力。物品认知训练的前提是孩子具备基本的配对和分类能力。学习形状和颜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类及配对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方位词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空间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身体形象感。学习数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备配对分类能力、具备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认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个课题学习的前提条件,其实就是知道了认知发育的规律。按照孩子具备的基础能力给他设计课题,让他跳起来就够得着,是比较科学并明智的。
第2个回答  2019-08-13
ABA也就是应为行为分析,是目前自闭症方面行之有效的一种训练方法。
所谓ABA也就是在DTT(回合操作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训练方法,将一个操作行为进行分解,直到最细小但可观的行为单元,然后再逐一进行训练。
很多人说ABA的桌面教学太过死板,但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这确实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办法,毕竟自闭症的孩子不同于正常的孩子,社交,沟通和行为障碍就是他们的核心障碍,我们只能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来达到我们想要看到的效果。
何况ABA的训练也需要看老师的经验,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把DTT用的灵活,绝不死板。
第3个回答  2020-08-15
ABA又叫应用行为分析,属于行为分析科学的一种,是由美国加州洛瓦斯教授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自闭症的干预属于ABA应用的一个方面,据目前统计来看,ABA是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ABA会依据应用、行为、分析、技术、概念系统化、有效及泛化这七个维度,根据行为的四大功能(获取物品、获取社会注意、逃避、自动强化),通过前事、行为、后果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干预,我们会在前期对孩子进行全面、专业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在整个干预过程中都会及时记录数据,老师们整理分析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家长们可以从数据上清楚地看到孩子的进步情况。ABA是目前为止,经循证科学的对自闭症干预唯一有效的干预方法。如果您想孩子有所进步,ABA是您最佳选择。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3
ABA是一种训练方式。自闭症孩子很难接受指令或者理解指令,跟普通孩子不一样,

教自闭症孩子学会某些技能,或者教自闭症孩子学习,

都用这种ABA方式。当然这种方式用在普通孩子身上也不是不可以。

这种ABA方式简单说就是把这件事情分解步骤教给孩子,一旦做对了立刻强化刺激,如果做不到家长辅助做到。

用这种方式让自闭症孩子学会技能。

比如,教孩子“把水杯拿给妈妈”

就要先反复教孩子这个是水杯,水杯,来,宝宝拿着水杯,哦,拿着水杯,给妈妈,来,给妈妈……

如果孩子不拿水杯不给妈妈,就要家长辅助,抓着孩子手握着水杯再给妈妈。

如果孩子做对了,就强化这种行为,表扬鼓励甚至物质刺激等等。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首先,日常生活里孩子需要学的事情太多,很难保证每件事都用了ABA。

再一个,ABA有时候用的不会适得其反。

比如做错了严厉批评,会强化错误,下次还错。

比如做对之前承诺物质刺激,导致以后没有物质刺激就做不对,

而且突发事件比较多,如何灵活处置也是个难题。

就算是机构里的老师也不能保证灵活使用ABA,

孩子的进步主要还是靠家长啊。

俗话说嘛,三年自闭症,妈妈成专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