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打工人精神离职?

近日,“精神离职”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这种“人在心不在”的状态,让部分网友表示“神清气爽”。

第1个回答  2023-01-15

“精神离职”这个词,大致可以解释为,在不辞职的情况下仅以最低限度完成份内职责,停止在工作中努力上进的心态,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虽然不确定这一解释具体出自哪里,但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处在精神离职的状态中。

处在这个状态中的人,往往有着一些共性,比如,虽然正常上下班打卡,但抓住一切时间摸鱼;比如对公司任何事情都不积极不主动,秉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再比如即使被领导批评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影响自己的心情。

职场中,大部分工作就是无尽的每日重复,就是个工具人,不妨碍自己做一台没有灵魂的职场机器,机械并重复,毕竟它仅仅就是生活的工具。只想,在该上班的时间上班,在该下班的时间下班,在该领工资的时候领工资。

当工作成了日复一日的重复,就如婚姻中的油盐酱醋茶,可以琐碎而平淡。

职场中,估摸着怎么跳,也摸不到那个被许诺的大饼,要允许把欲望降低,能吃饱穿暖有游戏。所有的升职加薪给奖励,都在意料之中,那么,别来打扰我。老板给的薪资,决不能买到我全部的时间。打工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打工。

当工作中的惊喜变得不那么意外,就如婚姻中每一个相同的明天,可以自得而知足。

第2个回答  2023-01-15
你好,对于打工人精神离职的现象,也就是心不在焉,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虽然说人在岗位上上班,但是精神上没有在工作岗位上的寄托,对工作没有积极性,所谓“精神离职”,指的就是精神已经离开了从事的职业,放弃了努力,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继续打工上班。究其原因,应该是他们心中没有希望和期待。那么如何看待打工人精神离职?
一、他们可能确实努力了,但是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精神离职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其实就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就是一种失去了追求和梦想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不论这些陷于精神离职状态的打工人怎么努力,他们的生活状态依旧没什么改变,依旧如同过去一样。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打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工作嘛,可以做的;更多的工作嘛,拿钱来再说。想让我费心费力,想让我花费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没门儿!对于分内的工作事项,这些精神离职的打工者照样会完成,只是再也没有任何心思去做更多工作。而即便是分内的工作,他们所在乎的只是完成了,而绝不是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这些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年轻人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悲哀地发现,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工资收入也不会增加多少。经过努力增加的那几百块钱,有时候会感到是对自己辛苦努力的一种羞辱。既然这样,还要努力作甚?情况不仅仅是这样。在枯燥、繁琐的工作中,年轻人得不到乐趣,得不到价值感,感受最多的反而是工作对时间的占用,对体力的耗用,对精力的耗费。久而久之,这些年轻人就会发现,想要继续工作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少用心或者不用心。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按时上班和下班,表现出认真工作的样子就是了。除此以外,都是多余的。但是如果不够努力,难道就会过得充实吗?难道这不是另一种浪费时间的方式吗?
二、精神离职的打工人,其实有他们内在的焦虑。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打工人,貌似在工作,精神又不在状态。这种打工人到底在想什么呢?他们真的对生活无欲无求了吗?显而易见,精神离职的打工人有着他们自己的焦虑。眼看着岁月如梭,他们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只好得过且过,只好敷衍塞责。处于精神离职状态的年轻人,有普通员工,更有企业的中层。这些中层,貌似有着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可是在上司和下属两方面的压力下,心力交瘁,更何况很多人的工作稳定性还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高强度的工作就无法带来自己想要的那种价值感和充实感。总在奔波劳累,但是辛苦付出好像没个头,就算有头绪,工作的重压也往往令人不知所措。这种时候,如果得过且过,做个撞钟的和尚,那么可能就混不下去了。可是如果不选择“精神离职”,可能身体和精神之间就会产生某种背离感。在这种矛盾之中,如何理清生活的头绪,如何照顾好这波动的灵魂呢?是改变自己的要强与奋进信条,还是面对生活做个缩头乌龟呢?有人是要强的,是努力的,是进取的,是追求上进的。可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只有少量的物质乐趣,而更多的则是精神层面的失落。既然这样,那还不如让自己清静无为呢!如果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如果生活不再具有挑战的乐趣,那么就算“精神离职”,就是说一份工作不抱什么希望了,就算上班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只是在混日子,不满意的工作,没有前途的工作人,没有离开上班的时候就会精神离职的情况。只有当选择一份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工作,有前途的工种才会更有上进取心去努力。
第3个回答  2023-01-15

员工在单位工作就是劳动换工资,每一件事都做的像交接工作一样做完自己应该做的,板板正正交给下一个程序的接手者,就是尽职尽责,敬业尽心的好员工。

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应当给予合理报酬,

平等、公正、法治, 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说的。

不是他的工作任务,还要他做,还不给什么报酬,做砸了对他还有损害,没有报酬白干,做出了毛病还可能倒霉,但凡有点公平合理性的社会,就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事发生。

员工做工作,单位发工资,没有哪个单位养闲人,能被单位白养的都是有大爷靠山的关系户,老板和单位领导都会敬着的,敢骂?

挨老板骂的都是出力干活挣血汗钱的打工人。

劳动换工资,老板凭什么骂人?有点权势地位就当大爷的人不少,认为有权势地位就能骂人的也不少,跪久了的人难站起来,被人跪的多了牛习惯了,围观者也看习惯了,认为人要跪人也是理所应当了,

下班后还找着安排工作,还没有加班费,凭什么答应?明明单位违法违规了好吧!

违法违规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事太多了,就成了有些人眼中的常理。

应该做的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该做的事尤其是违法违规的白嫖回绝,这样的所谓打工人‘精神离职’多了,才有可能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单位工作任务重,人手少,就应该多招几个员工,

如果是需要加班,就按规矩付加班费。

老板不要自己曾经向别人跪过,就要求员工也要跪自己。

不要上一代人习惯跪和被跪了,就想当然地认为下一代人还要继续跪和被跪。

要求员工白加黑996、无私奉献的口号喊的响上天,大饼画的又圆又大,足额缴社保、足额支付加班费、辞退员工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扯皮,这些法律法规的底线能完全遵守的单位都不多见。

任何一个员工指望免费加班、不计报酬的工作去迎合老板,都不会有好结果。

跪的结果只能是更加被人盘剥,除非是你能搞到被别人跪的资格成为老板或领导,从更弱的打工人身上找回来,有几个打工人能做到?

某些恶劣环境下,为了养家糊口,确有人要忍气吞声,但少一些加班,业余时间学习点知识技能或手艺,才是正经,指望委屈自己,让别人白嫖,吊在一颗歪脖树上幸福一生,才是扯淡。

第4个回答  2023-01-15

什么是精神理智?所谓精神理智,指的是精神已经离开了所在的职业,放弃了努力,只为生存下去而工作。

那么,为什么现在打工人普遍存在精神离职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员工是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说财富或者地位。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心中的希望和期待,被生活和工作磨灭了,已经没有了梦想。这就是打工人的无奈,因为他们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动力。处于精神理智状态下的打工人会悲哀的发现,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工资收入既不会增加,还可能会减少,经过努力增加的那几百块,有时候会感到是对自己辛苦努力的一种羞辱,既然这样,就没必要再努力下去了。太枯燥繁琐的工作中,年轻人得不到乐趣,得不到价值感,感受最多的反而是工作对时间的占有,对体力的耗用,对精力的耗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花更少的心思卖力。在工作上表现出认真工作的样子,实则只是一具躯壳留在了公司。第三点就是精神离职的打工人存在内心焦虑,他们貌似在工作,但是精神又不在状态,显而易见,精神粮食的打工人有着他们自己的焦虑。比如说中年危机——裁员。

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精神离职,无疑是一种自我面对生活的妥协,面对工作环境的妥协,这种妥协虽然一种逃避,但只要打工人能将这种状态调整到与生命和谐的状态之中,就能体会到一些乐趣,否则他们就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第5个回答  2023-01-15

精神离职、在职躺平,的说法在互联网上很流行。它的意思是,存在一部分这样的打工人:
虽然没有直接离职,但放弃了「要加倍上进」的想法。
他们对升职加薪没啥兴趣,并拒绝把上班作为生活的唯一重心。他们拒绝「无限超越自我」的期望,当然也绝不假装加班。


他们的核心主张是:以最小限度的自我消耗完成工作。在工作时间以外,尽量不回复非紧急消息(或邮件),以保证自己的私人时间不被侵扰。

职场中,大部分工作就是无尽的每日重复,就是个工具人,不妨碍自己做一台没有灵魂的职场机器,机械并重复,毕竟它仅仅就是生活的工具。只想,在该上班的时间上班,在该下班的时间下班,在该领工资的时候领工资。
当工作成了日复一日的重复,就如婚姻中的油盐酱醋茶,可以琐碎而平淡。

职场中,估摸着怎么跳,也摸不到那个被许诺的大饼,要允许把欲望降低,能吃饱穿暖有游戏,奶茶都不一定要撞奶。所有的升职加薪给奖励,都在意料之中,那么,别来打扰我。老板给的薪资,决不能买到我全部的时间。打工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打工。
当工作中的惊喜变得不那么意外,就如婚姻中每一个相同的明天,可以自得而知足。

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大多数人够不着。平凡的人,养自己的娃,做平凡的事,做够得着的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