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本体论?

如题所述

大体上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扩展资料:

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说“是”,动词“是”有许多种用法,因此是易于混淆的,所以有许多种存在。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

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想必大凡刚刚接触这个概念的人都是一头雾水,有的甚至几年时间都弄不明白它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鄙人不才就是这样的愚人。 哲学上的概念本来就够烦人的了,抽象拗口、晦涩难懂,一副不把你搞晕誓不罢休的样子,但就这还都是其次,更让人恼火的是,这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竟然延伸到了科学技术领域,比如,本体论这头怪物就已经开始在人工智能、图书馆学、知识工程等领域中大行其道了。为了搞清人工智能中的本体论究竟是怎么回事,前年我特意买了一本专门讲本体论的书,结果是看得云里雾里,分不清东南西北。原本对本体论的认识是一盆糊糊,看完这本书后糊糊变成了浆糊,最终还是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本体论。我敢对天发誓,这次绝对不是由于本人天生愚钝,而是书的作者本身就没有搞懂什么是本体论,东拼西凑,弄了一大堆资料,一二三四五倒是罗列了不少,可就是没有一句话能够解释清楚本体论究竟是什么。 大凡对本体论的解释都是这样的:首先是一段辞源探讨,诸如,本体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尾巴英文的头、西方的哲学东方的道,等等、等等,前五百年后五百年详详细细罗列一番,结果,罗列完了也就算是解释完了。避实就虚,说了一大堆,就是没有一句能够涉及问题核心的,到了也没有给你交代出本体论究竟指的是什么。用爱智论坛上的一个网友的话说,那就是:“你们分得真细,佩服!!!!! 但我对答案还挺朦胧的。” 闲话少叙,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本体论吧。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本体论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只是最近这些年,它被引用到一些科学技术领域,成了一个带有哲学色彩的科学技术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本体论在哲学上是怎样解释的。 哲学上的本体论 要想弄清楚什么是本体论,我们就得先弄明白什么是本体。对于什么是本体,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我选出两种我认为比较准确的说法供大家参考。 1、 新华字典上的解释: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2、 百度百科上的两种解释:“1.事物的本身。 2.哲学名词。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 。详细解释: 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应该说,新华字典和百度百科对本体的解释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新华字典上说本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点似乎有些问题,因为本体论远在康德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另外,我们要对百度百科上的“事物的本身”这一解释也要注意,这一解释应该说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哲学概念了,因为“事物”这一概念是包含各种现象和关系在内的,而哲学上的本体是不包含关系和现象的,哲学上的本体似乎更应该解释为“物体或者物质本身(见《什么是物质?》一文)”。所以说,哲学上的本体应该就是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或者“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这个意思,“自在之物”与“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应该就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物体或者物质本身”。 这听起来怎么这么绕呢?事实上,理解上面解释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真正理解其含义的人却并不是很多,让我们以“羊”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通常,我们理解“一只羊本身”的时候,可能想到的是:羊有两只坚硬的角、四个蹄子、白色的或者黑色的、皮毛是柔软的光滑的、有一种羊膻味、能够发出咩咩的叫声等等。其实这种理解并不是哲学上所说的本体。在哲学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现象,颜色不是羊本身的东西,它是光线带给我们的一种视觉效果,同样,气味、声音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坚硬、光滑等等,也都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是我们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被我们叫做羊的那个东西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一切认识却都只是现象,那个被我们叫做羊的东西本身是不可认识的,那个东西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本体。 理解了本体,本体论这个概念我们就不用再做更多的解释,大概可以理解为关于本体的学说。它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人工智能中的本体论 在人工智能中,本体与本体论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那么,在这里,本体又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人工智能中本体的几种定义: 1、 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本体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 2、 目前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定义是斯坦福大学的Gruber给出的:“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也有的地方翻译成: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个人的感觉是,Gruber的定义要比前一种好一些,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个没有使用过本体工具、没有构建过本体的人来说,理解Gruber的定义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但似乎又还是朦朦胧胧的。 那么,人工智能中的本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人工智能中的本体应该定义为:本体就是用详细的描述方法定义出来的概念或者概念体系。事实上,人工智能建立本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定义概念的过程,只是它与我们平时定义概念的方法恰恰相反而已。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先对事物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然后用抽象出来所谓的本质属性来定义概念的。比如说“羊”这个概念,我们忽略了羊长着一只头、两只角、四只蹄子、一身毛、会吃草、喝水、叫唤等等具体属性,而把它定义为“一种哺乳动物”。而人工智能建构本体的方法却恰恰与此相反,它要做的不是对事物进行抽象,而是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详细的描述,把抽象的概念还原成具体的东西,把“一种哺乳动物”的羊,描述成一只长着一只头、两只角、四只蹄子、一身毛,吃草、喝水、会叫唤……的羊。 要想真正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得知道人和机器分别是怎样理解概念的。我们知道,每个概念都代表着现实中的某个事物。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是根据概念的定义来理解事物的,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是基于对该事物的大量的知识的。比如说,我们知道一只羊是什么,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的定义是“一种哺乳动物”。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它长着一只头、两只角、四只蹄子、一身毛,它吃草、喝水、会叫唤……。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它并不具备关于羊的这么多的知识,它只能是根据羊的定义来理解什么是羊。而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我们输入到计算机里的就是那种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概念,而仅靠概念的定义,计算机是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是羊的,难道“一种哺乳动物”就是羊么?为了能让计算机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羊,没有办法,人们只有对抽象的概念再进行还原,把羊的各种属性重新添加到“羊”这一概念中。这样描述出来的概念就叫做本体。 人工智能的本体论,就是建立本体的那一整套方法。它是通过头、角、蹄子等等概念与羊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什么是羊的。 本体论 (哲学) 哲学方面的“本体论”(又称为“存在论”)。关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中的“本体”(又称为“本体论”),详见“本体论 (信息科学)”。本体论译自英文ontology,又译存在论、存有论,它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分支,英语词ontology是来源于希腊语单词ον(存有)和λ?γο?(科学、研究、理论)的组合。本体论主要探讨存有本身,即一切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学派认为:任何一个名词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存在;另外一些哲学家则主张有一些名词并不代表存在的实体,而只代表一种集合的概念,包括事物或事件,也有抽象的,由人类思维产生的事物。例如“社团”就代表一群具有同一性质的人组成的集合;“几何”就代表一种特殊知识的集合等。本体论就是“研究到底哪些名词代表真实的存在实体,哪些名词只是代表一种概念”。所以本体论成为某些哲学分支的基础。近年来,人工智能及资讯技术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将本体论的观念用在知识表达上,即借由本体论中的基本元素:概念及概念间的关连,作为描述真实世界的知识模型。针对此一趋势,W3C组织也开始定义了许多本体论的相关语言,如RDF、DAML+OIL、OWL等。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是:“存有的最初分类是什么?”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这个问题使得在神学、图书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都需要运用本体论的知识,而且反映到宇宙学、道德和审美观念上。另外存在论提出的问题还包括:基本问题什么是存有?什么是物质物体?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用什么区别确定一个物体?“物质物体存在”的基本定义是什么?物体的特性是什么?存在的特性是什么?什么时候物体不再存在?并不仅仅是变化。为什么物体可以相对于虚无存在?本体论历史本体论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比如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一书正文后附录的“笔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复”最后一部分中对“本体”的定义是:“一件东西,以它为主体直接寄托着、或者以它为依靠存在着某种我们理会到的东西,即我们心里有实在观念的某种特性、性质或属性,就是本体。因为严格来说,我们对于本体没有别的观念,只认为它是这样一个东西,其中形式地或卓越地存在着我们所理会地东西,即客观地在我们的某个观念里面的东西,因为天然的光亮告诉我们,无是不能有任何实在的属性的。”观念,物体,联系关于存有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什么是存在?”“什么于存在?”“我是什么?”等,对于本体论来说,最基本的是找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启蒙时代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本体论基本问题的先例,但笛卡儿并没有深入研究,也认为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他认为“我思故我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来源请求],后来的神学家们也认为:“究竟是谁可以将这句话普遍应用到一切事物中?”当然只有上帝。但到了20世纪,当数理哲学、科学哲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将以前许多物质的所谓界限都打破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神学的说法。"参见:本原实体和环境在20世纪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学派、客观主义学派、相对论学派等不同流派,后现代主义的实体哲学家们力图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哲学行动来重新定义上述的各个问题,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命题相对于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得存在更难定义。如果人们说:“A是B”,“A必定是B”或“A曾经是B”究竟有什么含义?有的哲学家主张去掉英语中的“是”一词,改用以免造成容易混淆的抽象含义;另一些哲学家力图了解词汇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方式;马丁?海德格尔想区分开“存在”和“物体”的意义。存在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说“是”,动词“是”有许多种用法,因此是易于混淆的,所以有许多种存在。通俗地讲,“存在”即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集合,人们可能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句、甚至是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事物,但该事物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同描述而改变。信息工程中,经常研究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就是要找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或者从含有相关词汇的语句中,找出他们共同描述的事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30

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社会学理论,该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ν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 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

本体论的哲学概念:

对本体论这个词的定义虽有各种不同,但一般对它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大体上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马克思主义之后哲学融入了实践。

从广义说,它指一切实在的最终 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 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来源于冯契主编《 外国哲学大辞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04
本体论就是存在论。存在论就是有的意思,支持者所有的概念。如果没有那么就没有可说的。解释是支撑的东西,根本的意思。
唯物主义存在论就是物质决定精神(意识)的观念,也就是认为存在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的存在。精神存在就是柏拉图的桌子,只有概念的桌子是不灭的,是永恒存在的,而物质的都是欠缺的,消逝的。物质存在是指亚里士多德的物体存在了,然后才有概念的(也就是有实体了才有性质和种属关系)。但是亚里士多德没有演化的思想,所以概念是静态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认为发展的实体(物质)才是存在的形式。
显然是认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是本体论的,应该没有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吧。
第4个回答  2019-05-16
即本质论,也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的理论。
佛性即太极,太极即本质,本质即空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