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责任内阁与中国明朝的责任内阁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两种内阁阁臣的来源不同

明代阁臣来源基本为科举和世官两种,在中世纪大环境下,能够从民间选拔行政人才。

英国内阁阁僚主要来源于贵族。

二、作用不同

英国内阁制是与首相共进退,一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

明朝内阁只是顾问机构,制衡来自内阁,朝廷,宦官集团,虽然这种制衡体系显得非常阴暗,甚至不称为制衡,不过还是有制衡效果的。是一个机制和人制的区别。

三、社会性质不同

明朝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英国的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四、权力不同

明朝内阁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没有决定权和行政权,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明朝内阁制只是君主的顾问机构。

英国的内阁制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

扩展资料;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作用;

政府中的高级大臣组成的。英国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既操纵立法,又管理行政,被看作是对“国家行政的最高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以及“大多数立法和行政主动性的来源”,总之,它是国家的行政之巅。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2、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

而且在准备议案中,内阁委员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即先由内阁列出议案原则,再由他组织有关大臣、文官、专家等一起磋商议案细节,然后交内阁审定。最后提交下院通过。

3、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责任内阁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明朝内阁制: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
属于中国式的分权模式。

英国责任内阁制:
1、 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
2、 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
3、 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
4、 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
5、 内阁责任制是君主立宪的产物,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英国的责任内阁则有行政权,而决策权归于议会,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9
1、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阁员由政党选举产生;
2、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拥有议政权,英国内阁则是议行合一;
3、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仅须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则须向全体国民负责;
4、历史属性不同:明朝内阁是封建时代宰相的变身,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政府机构;
5、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第3个回答  2009-01-29
多说无益,一句话解决了!!!!

明朝可是没有什么责任内阁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团
第4个回答  2009-01-18
英国的责任内阁是臣强主弱
明朝的内阁则是臣主较为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