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详细越好

如题所述

一,要说请这个问题 你必须先了解中国和外国政治体系的根本区别,外国是三权分立,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二,英国内阁制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即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和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并称三权分立),而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当然也可以向你说的内阁,但我们一般不这么叫)。三,这里是重点讲区别了,英国的内阁是建立在选举基础上的,哪个政党选举赢了就获得组建内阁的权利,所以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国家的政策往往得不到连续性,所有的政策都是内阁还有一些顾问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制定。而我国永远是坚持党的领导,所以内阁成员会有延续性,政策也是连续性(因为始终都是共产党),而具体政策的制定也不是所有部长聚在一起开会,而是总理和对应的部门开会就行了,所以没有内阁会议这一说。还有个区别,外国的内阁大臣可以来至社会各领域,年龄也没什么限制,但是中国的部长们一般都是公务员,而且必须是当过地方大员或者某个小部门的领导,能够当上部长估计都已经五十来岁了。四,确切的说,中国历史上实行过内阁制的是明朝,那时候最大的官不叫宰相而叫内阁首辅大臣,部长叫内阁大学士,当然这个内阁这里不做展开了。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5
①中国: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产生 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 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 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 权的作用.②英国: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是由国王 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 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 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由此可见,英国的责任内阁与中国明 朝的内阁有本质的不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7
①中国: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产生 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 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 纳与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 权的作用.
②英国: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是由国王 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 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 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由此可见,英国的责任内阁与中国明 朝的内阁有本质的不同.
第3个回答  2016-03-19
英国有女皇,中国没有。
第4个回答  2022-09-11
明朝内阁:
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后,因精力有限,仿照宋朝设立多个职能不同的阁,以内阁为首,通称阁部。
内阁大学士是朱元璋的咨询顾问,但因朱元璋对权利的掌控力等因素,内阁作用不明显,一直到1402年朱棣时期,才加强了内阁的作用和职能。
英国内阁: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接受限制其王权的《权利法案》,以后只和他的咨询顾问在小密室里开会,小密室成员便是枢密院成员。
英国枢密院逐渐演变成具有内阁功能的存在,两者共存,后内阁脱离枢密院,单独存在,每一任英国首相为首的内阁新成员的宣誓,都要通过枢密院进行。
相似之处:都是权力掌控者的咨询顾问。
不同之处:现在的英国,英国国王类似日本天皇,更具有象征意义,没有多少权利,其实是没有进行过废除君主制的革命。
现在网上流传“英国内阁源自明朝内阁”的说法,源头在英女王维多利亚时期。
罗马帝国覆灭,被罗马人视作“三大蛮族”的日耳曼、凯尔特、斯拉夫野蛮人纵横欧洲大陆,他们自称继承了曾经强盛一时的罗马文明,因此罗马教廷的权利得到了扩张,这便是欧洲中世纪时代。
欧洲各国的新国王想要继位,就必须要罗马教宗为其戴上王冠,这叫“加冕”。也等同于罗马教廷承认,新国王在罗马文明的法理继承上的正统性。
罗马帝国曾经分裂成东罗马(拜占庭)、西罗马,一共有两顶罗马帝冠。
后改叫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人得到西罗马帝冠,逼迫罗马教宗为其加冕,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伏尔泰曾经吐槽: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到希特勒时期,由于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改叫“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并将这一帝国立为德国历史上的“德意志第一帝国时代”。
东罗马帝冠随着东罗马的末代索菲娅公主,远嫁到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只是当时莫斯科公国实力不足,伊凡三世不敢建立帝制国家,因此自称“第三罗马”,意思是区别于东、西罗马之外的第三个罗马国家。
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其实是他自己铸造了一顶罗马帝冠,外观是古罗马共和国独裁者·凯撒的月桂叶王冠(屋大维废除共和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将这顶月桂叶王冠变成了罗马帝冠)。
1801年法国政教协约,拿破仑拿着金叶子做成的月桂叶罗马帝冠,逼迫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为其加冕,法兰西帝国建立。
以上国家,包括奥地利帝国等,都是因为得到了罗马帝冠或者是得到罗马教皇的认可,而在国号里加上一个“帝”字,那么大英帝国呢?从来没有得到过罗马帝冠,这意味着英国在罗马文明的正统继承上,是不合法的。
因此,国力强盛的维多利亚女王,就将目光放在了统治着中东南部、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身上,英国殖民军入侵,分割莫卧儿帝国领土,强行统一次大陆,形成印度,强迫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维多利亚加冕,从此维多利亚喜提印度女皇的称号。
因此,大英帝国的帝号来自这里,也同样来自明朝。
明朝击溃北元王庭,蒙古帝国政权正式宣告覆灭,突厥化的蒙古人·颇足帖木儿在西亚,夺取了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政权,并尊明朝为正统,加入明朝的羁縻朝贡藩属国体系。
到颇足帖木儿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 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为止,帖木儿帝国已经横跨亚欧非三块大陆,当时,欧洲不少国家的公使受邀出访帖木儿帝国,包括西班牙公使·特拉维约等人在内,亲眼所见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藩属国关系,并写成书籍出版。
1404年,颇足帖木儿不再尊明朝为正统,开始东征明朝,最后病逝,帖木儿帝国分裂。
颇足帖木儿的五世孙·巴布尔,一路南下进入波斯(今阿富汗),建立莫卧儿帝国,随后入侵印度次大陆,将印度版图纳入帝国领土。
因此,在帖木儿帝国、中间的呼罗珊帖木儿王朝、卧莫儿帝国这里,法理上的继承性正统,源自明朝的羁縻制度。
维多利亚恐怕到死也想不到,大英帝国的法理继承源自明朝,甚至当时的英国从莫卧儿帝国学了不少君主专制的手段。
再加上汉化翻译等问题,这便是“英国内阁源自明朝内阁”这一说法流传的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