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题所述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中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上荔中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呼唤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教育。因此,探索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扭转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数学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欢教师,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学生的教师的课。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适时、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使其主动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而且高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其次,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二、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式时,可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时,这就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例子。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因此,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情景教学法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对话。情境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想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可利用实地场景创设情境教学,也可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创设情景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教师设问方式,也可以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以新旧教材方面改进,也可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不管哪种方式,都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兴趣。学生会自觉地进入角色,其主体作用也就易发挥。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创设情景:师:如果将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就可得到,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学生一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一边思考方程和函数形式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的。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如何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产生作用是由情景来激发的,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他才能积蓄解决问题的能量,完成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证明和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去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在教学中,对于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的形成,大致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出结论,再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敢于放手,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敢于放开手脚,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4)让学生多动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个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需要。作为中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培养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要做到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着眼点都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上。教师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的轴心,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努力为他们创设参与的条件,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3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欢教师,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学生的教师的课。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适时、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使其主动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而且高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其次,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
二、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式时,可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教学法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对话。情境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想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可利用实地场景创设情境教学,也可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创设情景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教师设问方式,也可以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以新旧教材方面改进,也可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不管哪种方式,都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兴趣。学生会自觉地进入角色,其主体作用也就易发挥。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证明和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去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在教学中,对于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的形成,大致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出结论,再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敢于放手,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敢于放开手脚,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第2个回答  2016-01-26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数学新课程理念,挖掘数学新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一、亲其师,信其道——多赞赏
   “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而且做他们的益友。只有从上认同教师了,学生对这位教师所教科目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就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如学生张琳,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她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我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的努力,她的中考数学成绩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二、上课上出“味道”——设情境
   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前提。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扇形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于是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因此,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样便在探索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使数学课上得“有味道”,学生很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