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的由来,为什么叫扬州炒饭?

如题所述

据说,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据考,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旧时扬州,午饭如有剩饭,到做晚饭时,打一两个鸡蛋,加上葱花等调味品,和剩饭炒一炒,做成蛋炒饭。

在明代的时候,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开始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其味道更加鲜美。

因在扬州,所以叫扬州炒饭。随后,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把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

扩展资料:

炒饭要做到少吃,特别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尽量不要吃。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吃炒饭,尽量避免加香肠、猪肉等来炒饭,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比如胡萝卜、生菜,炒一些素食炒饭,可以偶尔吃一些。

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剩菜炒饭一定要尽量避免,剩菜当中含有的油脂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在炒饭当中,调味品适当少放,尽量清淡一些,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否则会不利于控制血压、心血管疾病。

而且在炒饭的时候,尽量控制炒饭的用盐量。因为要把炒饭当成主食,如果加盐太多,就会造成一餐中钠摄入过量的麻烦。所以炒饭时宜配合多种香辛料,除了最常用的葱花,还可以少量配合小茴香、肉桂粉、黑胡椒、咖喱粉等其他香辛料,增加香气,弥补少放盐造成的口味损失。

另外,还可以用鸡精来等量替代食盐。由于鸡精中的含钠量大约为盐的一半,如果等量替换,既能减少含钠量,又能增加风味,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炒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炒饭可以多吃吗?炒饭怎样做好吃又营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8

相传,隋炀帝巡游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之手。

据考,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旧时扬州,午饭如有剩饭,到做晚饭时,打一两个鸡蛋,加上葱花等调味品,和剩饭炒一炒,做成蛋炒饭。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

扩展资料:

中国各地对扬州炒饭的相传争论不一,扬州炒饭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广州,其后在香港发扬光大,并由华人移民把这道粤式炒饭带到世界各地。清朝光绪年间的广州,有一家叫“聚春园”的淮扬菜馆,以虾仁、叉烧和海参制作出一道名为“扬州锅巴”的食物。

其后有酒楼将锅巴改为炒饭,名为扬州炒饭,结果大受欢迎,而扬州炒饭之名便广传开去。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海参价钱较昂贵,所以逐渐从扬州炒饭的食谱剔除,却令扬州炒饭得以大众化,口感和味道也更佳。

因为经过冷藏的米饭在炒饭时不易黏在一起,所以广东地区的家庭常把吃剩的米饭制作扬州炒饭。在广东有不少以虾仁及叉烧为材料制作的菜式,都以“扬州”为名,如“扬州锅面”和“扬州炒蛋”等,但知名度不及扬州炒饭。

叉烧是广东的地道食品,是制作扬州炒饭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和台湾有一种与扬州炒饭类似的港式炒饭,台湾还有一种以广州炒饭为名的炒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炒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5
您好,扬州百问 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有关蛋炒饭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关考证这可能就是蛋炒饭的始祖。
扬州炒饭发端于市区国庆路上的菜根香饭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李魁年与李少卿是“菜根香”的创始人。从其后人李秀林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蛋炒饭其实是劳动大众的美食。以前农村穷,平时三顿都只能喝粥,到农忙时才能吃上干饭。那时做干饭和现在可不一样:在烧开了的粥里捞几勺“江头米”放在砂锅里,然后在锅膛的余火里焐成饭,用这种方式做成的饭叫“舀饭”。家里来客人时,因经济条件限制,精打细算又不想失礼数的主人便瞄上了鸡蛋。把“舀饭”打出来,吹干水汽,顺手拿几个鸡蛋和饭一炒,再冲个神仙汤,配上自家的萝卜干和咸菜做的小菜,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菜根香”开办之初的顾客是人力车夫和运河船工等劳动大众,饭店定位是便民快餐店,微利经营,以方便低层居民的用餐需求。据李秀林回忆,困难时该店往往是早上到菜店、肉店借来菜、肉,卖掉后再把钱还回去。因为信誉好,赢得菜、肉店老板的支持,才使菜根香一步步支撑、发展起来。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
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及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菜根香饭店的厨师们借鉴民间蛋炒饭的炒法,往饭里加上各种各样的配料,并冠以不同的名字,渐渐地有了单炒的“水晶炒饭”、加虾仁的“虾仁炒饭”、加肉丝的叫“肉丝炒饭”等等。但此时,炒饭配料往往只有一种。
在扬州炒饭配方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掉这些名字:戴立芝、王立喜、谢兰福、丁万国等。他们都是从菜根香走出的淮扬菜名厨,扬州炒饭配方的形成和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国庆路旁小巷内的九如分座,该店负责人王立喜告诉了记者这样一段历史。
1947年左右,菜根香到了生意最为红火的时期,蛋炒饭的品种也多了起来。不但因先倒饭还是先倒蛋的讲究,而有了金裹银、银裹金之分;并出现了什锦炒饭。中等碗分量的米饭,放上两三个鸡蛋,配上鸡汤,价格较适中,属于当时的经济盒饭。蛋炒饭就3毛钱,肉丝炒饭5毛钱,什锦炒饭七八毛钱。此时的什锦炒饭配方与今天已基本类似。
据王立喜介绍,扬州炒饭配方在解放前就基本形成了。厨师从案板上随手拿来加入饭中同炒,不经意间成就了扬州炒饭这道美食。当年的菜根香什锦炒饭配料却还有它讲究之处——其中一味青豆用的曾是上海梅林青豆。追答

扬州炒饭一般家里做可以准备这些原料:隔夜米饭3小碗配料:香葱2根、虾10个、香菇6朵、火腿100克、青豆100克、鸡蛋。调料:盐2克、淀粉2克、料酒1小勺、鸡精2克、生抽少许做法:1、香菇提前泡发切丁,青豆泡透、沸水绰熟控干,火腿切丁、香葱切末备用;2、虾剥皮、去虾线用腌虾调料腌制十分钟后滑油,隔夜米饭过油炒散成米粒,鸡蛋加鸡精、盐打散备用;3、锅入少许油烧至三成热时下葱末爆香,依次放入火腿丁、香菇丁、青豆炒匀加少许盐盛出;4、锅烧热后,入适量油,烧至三成热时下入打散的鸡蛋,待鸡蛋刚要形成蛋片时迅速倒入过好油的米饭,快速翻炒至米粒全部沾满蛋液,炒至金黄色时,加入少许生抽提色、味拌匀;5、最后放入三丁及虾仁拌匀即可出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在谢讽的《食经》就有“越国食碎金饭”,即是扬州蛋炒饭的前身5相传隋炀帝巡游扬州时将“碎金饭”传入扬州,也就成了有关扬州炒饭最早的记载。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6720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即葱油炒饭是也kosw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05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追问

怎么做比较好吃啊?

追答

1. 饭必须是隔夜饭。主要是这样炒出来散疏。剩饭进冰箱别蒙上保鲜纸放一夜就得。实在没有立马拿钱出门到排挡里讨点。
  2. 不考虑健康问题,动物油炒出来肯定比用植物油好吃。
  3. 搅拌鸡蛋后要加很少一点点水,这样炒出蛋后容易弄碎。
  4. 鸡蛋要少,蛋比饭还多是不会好吃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