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的起源?

如题所述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经典的汉族小吃。原流传于当地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
2015年10月23日,扬州4192公斤“最大份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但随即曝出炒饭被当做厨余垃圾送去喂猪。10月26日,认证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方微博宣布,因存在浪费情况,这个挑战无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1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第2个回答  2016-05-13
据说扬州炒饭发端于扬州市区国庆路上的菜根香饭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李魁年与李少卿是“菜根香”的创始人。据其后人李秀林描述:蛋炒饭其实是劳动大众的美食。以前农村穷,平时三顿都只能喝粥,到农忙时才能吃上干饭。那时做干饭和现在可不一样:在烧开了的粥里捞几勺“江头米”放在砂锅里,然后在锅膛的余火里焐成饭,用这种方式做成的饭叫“舀饭”。家里来客人时,因经济条件限制,精打细算又不想失礼数的主人便瞄上了鸡蛋。把“舀饭”打出来,吹干水汽,顺手拿几个鸡蛋和饭一炒,再冲个神仙汤,配上自家的萝卜干和咸菜做的小菜,算是很好的招待了。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6720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即葱油炒饭是也kosw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第3个回答  2016-04-19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在谢讽的《食经》就有“越国食碎金饭”,即是扬州蛋炒饭的前身。相传隋炀帝巡游扬州时将“碎金饭”传入扬州,也就成了有关扬州炒饭最早的记载。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

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即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

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第4个回答  2016-05-24
扬州炒饭实则分为两种,一为粤式,一为扬州式,所用食材都不同。几乎可以肯定粤式发源于广东,扬州式则发源于扬州。关键在于这个名词最先为哪里使用。

我把我目前读到的整理一下。显然起源就是这两说,广东说和扬州说。

中文维基的广州说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广州,有一家叫聚春园的淮扬菜馆所创。但没有来源,查了一下是梁涛的《香江旧语》所记。我没这本书,谁有帮忙看下。但如果没有史料支持,没有任何可信度。

英文维基的则是引用了陈梦因的《粤菜溯源录》。这书我刚好有,但因为成书很晚,陈梦因也说是读到香港某刊物,依记忆所记。故事就是伊秉绶在梅州任知府时请了一位客家邓姓厨师,后伊秉绶到扬州任知府带上了他,在扬州所制炒饭有名故而叫扬州炒饭。

唐鲁孙的书讲的类似,只有厨师姓麦不同,估计是读到同一刊物。

我在网上查了较早提到伊秉绶的是香港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
“江苏式的炒饭及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

我没有此书,不知是否原书所记如此。但所有提到《留春草堂集》的说法都没有给出原文,…
以上来自知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