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之所以能成为“北宋第一宰相”,并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关键是他既有学问,又特别能干,而且最重要的是,寇准的“不学无术”,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不学无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学有术”。
寇准成才较早,成名亦早,未及不惑之年即被宋真宗重用为宰相,闻名朝野间。张咏与寇准一样,也是真宗时期的名臣,他性格狷介,一身正气。张咏比寇准年长十余岁,前辈兼学长。张咏任益州知州(治所在成都)时,听说寇准出任宰相,便对身边人说,寇准是个奇才,然而他“不学无术”。
寇准任相不久,在同僚的攻击下罢相,贬为陕州知州(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恰恰张咏从成都调回汴京(今河南开封),路过陕州,顺便看望寇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寇准此时有些郁闷,但张咏的到来,还是带来了开心。
于是,设宴款待,奉为上宾。张咏盘桓数日,作辞归去。临行,寇准真诚向张咏请教,张咏略一沉吟,也真诚地回答说:“《汉书 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送走张咏,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霍光传》,当读到:“然(霍)光不学无术”一句时,寇准恍然大悟,哈哈一笑,自语道:“张咏公是说我‘不学无术’啊!”
因为不学无术在现今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后人据此以张咏在嘲笑寇准没学问、没本领,而寇准也自认张咏是以“不学无术”教诲他,便由此断定寇准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这里张咏真是讥笑寇准没学问、没本领吗?从最浅显的层面来说,倘若张咏真是讥笑寇准没学问,寇准会“笑”吗?而且毫无惭色,开心一笑?显然不是。之所以说张咏并非讥笑寇准,其实原因很简单,《汉书 霍光传》所谓霍光“不学无术”,并非说霍光没学问、没本领,是说霍光不通官场权术。而张咏所谓“不学无术”,就是说寇准不通权术、不懂折中,最终被那些阳奉阴违、耍权弄术于股掌间的奸佞排挤出朝,罢掉宰相,贬为偏远之地一知州,此乃张咏对寇准朋友间善意的提醒,并非讥笑。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寇准刚正耿直,从不阿谀奉承,对同僚如此,对皇帝也如此,当年,宋太宗便因寇准敢言而感慨地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将寇准比作唐太宗时期敢于犯颜直谏的千古名相魏徵,既见他在宋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更见他忠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