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寺的历史

如题所述

金刚寺,大殿高15米,宽20米,占地450平方米,巍峨瑰丽,古朴典雅,雄伟庄重。大殿正上方供奉三尊大佛,东西供奉伽蓝十八罗汉,殿后一尊自缅甸进口的汉白玉释迦牟尼卧佛,重达9吨多,堪称希世之佛、罕世真宝。
康定跑马山,名闻中外,青山绿水,景色怡人,似雪域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人心驰神往。传说康定跑马山等三座山是密教三怙主(观音、文殊、金刚手)之圣地。公元1272年(宋咸淳八年),在跑马山脚下建起了一座旧密宁玛派传承的小庙,这便是金刚寺的前身。十四世纪,由明正土司祖先和当地信众将小庙迁往康定城西面山脚下,规模有所扩大。十五世纪初,寺庙被火烧毁后,由明正土司主持,将寺庙迁于康定城西南面山脚下(即寺址现址)。十六世纪末,莲花生大士之语密化身、大伏藏师古汝·曲杰旺修之转世——绛达·扎西道吉大师及其弟子应明正土司之邀,前来金刚寺驻锡、弘法利生,金刚寺遂成为宁玛派北传伏藏金刚寺传规之道场,属宁玛派六大道场之一——卫藏多吉扎寺的重要分寺。寺名亦随主寺而定,通称康定金刚寺——佛教乐空不变洲。寺院为四合大院,其中大殿是拱斗式建筑,藏汉合壁,瑰丽雄伟,堪称一绝,寺内杨树参天、环境幽静,它同近旁的南无寺一道形成了康定南郊双璧。清康熙、乾隆年间,明正土司颁发有关护持金刚寺的告文(现收藏在康定县档案馆内),原寺内有佛像、经塔、法器等珍贵文物甚多,然惜毁于历次运动当中,令人扼腕。
  十八世纪初,由明正土司之长子甲赛·白玛特确活佛主持,扩建了金刚寺。迄今,本寺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是甘孜州内最早宁玛派学修并举的寺院之一。总面积为15500M2,甲赛.白玛特确大师转的第五世活佛现任康定金刚寺的主持布楚活佛,现有僧人60余人。历史上金刚寺的主要施主是历代的明正土司(康区四大土司之一),金刚寺亦为明正土司之家庙,故金刚寺曾拥有过数百年的辉煌。鼎盛时期,占地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有僧众二百余名,一年中每月都有例行的佛事活动,直至文革前夕。
  十年浩劫,金刚寺受到了空前的破坏,寺庙仅剩下断垣残壁,各种佛事活动被迫停止。 宗教政策落实后,依靠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的资金和全寺僧众的努力以及在高僧大德、广大信众的关心资助下,金刚寺渐渐修复。1984年7月13日,寺院重新对外开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和土登尼玛活佛分别为寺院题写了汉藏寺名,释迦牟尼佛殿、莲花生大士殿(重新修建之中)、玉佛殿、护法殿、僧僚、居士楼等先后建成,寺院的佛事活动也逐渐恢复,1997年,在旅英爱国藏胞阿贡活佛资助下,经过布楚活佛、寺院僧众的共同努力,寺院又建立了一所小型佛学院。聘请色达县多德老堪布担任讲师,专门培养年轻僧才。学僧来自云南、巴塘和本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