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如题所述

《认知天性》,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如果在上学时遇到,肯定可以概括为学霸炼成记,现在遇到了也深感荣幸,可以概括为学渣丽塔逆袭记。

《认知天性》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学习越是艰难的时候,效果就越好。书里面讲述的方法是讲在通过良性的干扰学习的过程,给学习增加难度,以及阻断记忆的遗忘路径来获得省时高效,成果显著的学习效果。

这本书详细的向读者讲述了提高学习能力的秘诀,给出了很多的真实案例以及解决方法,我把最重要的几点写下来:

1,检索。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学了新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回忆起来的方法就是检索。检索很难,但是最难的时候,就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可以拿起一支笔,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写画画,帮助自己把新知识回忆起来。

2,间隔检索。

学完新知识后,隔一段时间再回忆起来,即是间隔检索。间隔检索一开始会感到很吃力。因为没办法全部想起来,但是这种时候还是不能重复看资料,继续努力在脑海中进行检索。间隔检索的效果好像不明显,不如直接翻开书全部再记住一遍快,但是它能有效的在脑海中形成长久记忆,随时都可以被回忆起来,省时高效。间隔检索的秘诀就是,想不出来的时候也不要紧,不要急着翻书看。第一次间隔检索,忘得越多越有效,因为回忆起来越难。

作者在这里和集中学习进行了比较,例如花半个小时学完了一个新的知识点,然后就隔天再回忆起这个知识点的长期效果,要比在一天内花三个小时学习同样的资料的集中学习效果要好的多。

检索新知识会变成长期记忆,检索的时候越困难,学习成果就越好。集中学习短期内的成果是很好,甚至可以只字不漏的把内容重复出来,但是不会持久。大量的实验证明,集中学习会容易造成“认知假象”,集中很长的时间学习会让自己对内容很熟悉,自以为是学会了,但其实是不会的,时间一长就忘记了。

3,穿插练习。

穿插练习是指在学习时把不同内容串联在一起,加大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把知识形成长久记忆的目的。比如做数学题时,这单元讲得是球的体积计算,你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圆锥体或者是圆柱体的计算穿插起来学习和做练习。这样学的时候看着进程很慢,又很难,但是学习效果,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则是最好的。

4,多样化练习。

多样化练习是指把几个主题的内容混在一起学习和练习。比如说今天要学习三个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特点。相比起先讲解一个画家,以及他的所有作品特点,然后再接着讲下一个作家的学习顺序,把三个作家以及他们的所有作品都混在一起学习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点。混在一起学习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学的过程中好像很困难,但是学习效果却非常好,而且更能在脑海里形成长久记忆。

在这几个大的学习方法之后,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好的学习技巧,帮助学习更容易。

①细化:把学过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解释清楚。

②生成:在知道答案之前,先自己想一下,自己尝试找到答案。即使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是错的也没有关系,这个过程也非常有好处,能对接下来接受正确答案有很深刻的了解,更容易将其变成长久记忆。

③反思:反思是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者取得的经验,来个简单的复盘: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怎样才可以下次做得更好?

④校准:客观的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给自己做小测试,找出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再加以学习巩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概念很熟悉,就以为自己是知道了,实际上自己是不能把那个概念说清楚,回答完整的。

⑤助记:用技巧帮助自己建立起容易想起来的记忆线索。里面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助记方法,其中一个是建立“记忆宫殿”。找一个熟悉的场景,然后把脑海中要记忆的东西和那里的环境挂钩。每次想起来的时候,就回忆那个场景,然后所有的线索和记忆都会被慢慢想起来。

以前看的书感觉都白看了,因为看了就忘了,看的时候很有感觉,还时不时会动笔做笔记,但是看完后就没有再重复去想书里遇到的问题和获得的感悟了。以前以为看书就是看书,看过的书会像营养一样滋养自己的灵魂,对此,深信不疑。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愉悦只是在看书的期间出现的,看完书了,我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生活的状态也并没有发生改变,心态也还是急躁焦虑,遇事易慌。

以前是被动的接收书中传递的信息,现在明白了需要自己主动的获取书里的精华才是有效学习,看书+行动,才是正解。看书和行动的中间阶段是,需要自己吸收书中精华,内化吸收,并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会实现高效的学习和有即时的行动的力量。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如获珍宝。如果你对学习方法感兴趣,想提高学习效率的话,一定要看完它。

这是一本书很适合家长阅读的书,因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学习习惯,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这本书也适合每一个成长型的学习者,让学习的努力,事半功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