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书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认知天性》是美国作家彼得·C. 布朗等的作品,豆瓣评分7.8。原书名: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

这本书是由11位前沿认知心理学10年研究的心血编写而成的,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培训,体育训练,医院实习生培训等领域。也是樊登读书推荐的关于学习的3本书之一。

它主要介绍了一套学习方法,大概可以理解为:检索,有间隔和多样化练习,和迁移应用。否定了传统的学习方法,比如重复阅读,书上画高光和画线的作用。

并且这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利用这些原则,比如书中不同章节会刻意的重复一些概念等,每个章节结束都会有小结等。

1.检索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回忆和反思。可以通过写总结和测验的方式执行。相比于重复阅读,在检测时回忆一次带来的效果要更好。比如作者做了一个让学生们听一段里面涉及60个实物名称的实验,其中一组学生听完后立马做测验,学生们可以记起53%的内容,然后一周之后再次参加测试,这个比例下降到了39%。而另一组学生也是听了同样的资料,但当时不参加测验,一周之后,他们测验时,只能想起28%的内容。也就是说,一次测验(检索),让学生的记忆直接从28%提升到了39%。

2.有间隔和多样化的练习

当你学完某个内容后,隔一段时间,而不是立马复习会让你记得更加牢固。这个道理和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有关,因为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巩固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

并且练习内容多样化,比单一的练习效果更好。因为当内容单一时,人们会厌烦,而且所触发的检索会更少。

3.迁移应用

提取所学中背后的逻辑,用到生活中去。

我的感悟

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意识到反思比没头没脑的努力更重要。

以往,我也是在阅读时,不断画线,画高光,更好一点也只不过是复制粘贴书中的内容,生怕错过书中的任何可以学习的地方。沉浸在那种阅读流畅感的假象中,让我误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但实际上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虽然这本书给出的实践技巧方面的描述很少,但是这个学习的指导思想,确实非常值得借鉴,也许下次重新拜读时能有更多新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