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洪水了,中国古代怎么防

如题所述

近几年来,中国有两件事是每年基本都来的,一是冬季北方的雾霾,一是夏季南方的洪水。

雾霾是新鲜事物,我们的媒体不好意思说雾霾的严重是因为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所致。洪水就不同了,当下几场大雨也能出现大水困城的惨象时,媒体会告诉大家这是因为那是场百年一遇的大雨。那为什么这类大雨每年都来呢?媒体会解释,那是因为恰好集中赶上了。以我们现在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水平,遇上这些超级大雨也无奈得要命。那么,古代的政府对于洪水,怎么防范呢?大禹治水这么熟悉的典故我就不废话了,治理黄河这么常态的大工程这篇短文也描述不了。所以,我只谈谈一些古代政府防范一般的突发性大水措施。

发洪水了,中国古代怎么防?

一、水文站

水文站,是指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文、气象等要素资料的指定地点。中国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松花江七大水系,虽然不是每个朝代的疆域都完全包括这些水系,但即使包括一两个,发起大水来也要命啊。所以,在各河流要处建站监测水文,就成了历朝政府都会注重的事情。

现在的水文站


中国最早的水文站——水则是李冰修都江堰时所立三个石人,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不过,现在找不到了。现存的最早水位站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石梁——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763年)之前,现存题刻165段,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

如今保留下来的水则碑并不多,才三件。第一件,宋宣和二年(1120年),在苏州吴江县长桥垂虹亭旁竖有水则碑,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水则碑在明清之际就被损毁了,右水则碑于1964年时被发现,仍立于长桥垂虹亭旧址北侧岸头踏步右端。第二件,宋宝佑间(1253~1258),立于宁波市平桥河,1999年,考古学家发现此处水则碑。第三件,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 ,在绍兴河佑圣观前河中设立水则(即水位尺),在佑圣观内竖立水则碑,现陈列于大禹陵碑廊。

近几年来,中国有两件事是每年基本都来的,一是冬季北方的雾霾,一是夏季南方的洪水。

雾霾是新鲜事物,我们的媒体不好意思说雾霾的严重是因为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所致。洪水就不同了,当下几场大雨也能出现大水困城的惨象时,媒体会告诉大家这是因为那是场百年一遇的大雨。那为什么这类大雨每年都来呢?媒体会解释,那是因为恰好集中赶上了。以我们现在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水平,遇上这些超级大雨也无奈得要命。那么,古代的政府对于洪水,怎么防范呢?大禹治水这么熟悉的典故我就不废话了,治理黄河这么常态的大工程这篇短文也描述不了。所以,我只谈谈一些古代政府防范一般的突发性大水措施。

一、水文站

水文站,是指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文、气象等要素资料的指定地点。中国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松花江七大水系,虽然不是每个朝代的疆域都完全包括这些水系,但即使包括一两个,发起大水来也要命啊。所以,在各河流要处建站监测水文,就成了历朝政府都会注重的事情。


现在的水文站


中国最早的水文站——水则是李冰修都江堰时所立三个石人,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不过,现在找不到了。现存的最早水位站是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石梁——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763年)之前,现存题刻165段,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

如今保留下来的水则碑并不多,才三件。第一件,宋宣和二年(1120年),在苏州吴江县长桥垂虹亭旁竖有水则碑,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水则碑在明清之际就被损毁了,右水则碑于1964年时被发现,仍立于长桥垂虹亭旧址北侧岸头踏步右端。第二件,宋宝佑间(1253~1258),立于宁波市平桥河,1999年,考古学家发现此处水则碑。第三件,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 ,在绍兴河佑圣观前河中设立水则(即水位尺),在佑圣观内竖立水则碑,现陈列于大禹陵碑廊。

二、洪水预警机制

洪水来时,迅速猛烈,逃无可逃。所以,在洪水到来之前提前告知民众疏散,就是政府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于是“水报”产生了。当河流的上游地区大降暴雨时,上游政府就会将洪水警报写在黄绢上,派人快马急送到下游地区,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水报必须飞快,因为洪水可不是慢慢流下来的。所以沿河县城都会备好良马,专门安排视力好的人登高观察,一看到水报的马,立即通知接应。这样的接力,一昼夜可以跑上500里。政府规定:“好人不挡马,好狗不挡道(嘻嘻,后半句是我加的)。”民众只要看见背黄包、插红旗的人骑马驰骋,闪得比兔子还快,要知道,被这马踏死了是没赔偿的。

那没好马的地方怎么办?那就只能靠人顺流而下去报警了。报警人会坐上羊舟,别人用绳索把报警人固定好,沿水路随流漂下,每到一段目的地就投掷水签通知。什么是“羊舟”?它用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缝合,浸以青麻油,充气后就能浮在水面不下沉。这可是九死一生的任务,因为在河流中,很容易饿死、撞死、溺死,这些报警人都是可敬的英雄。

有没有安全些的其他报警方法呢?有。在元朝,东北防汛报警方法是靠狗。元朝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在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设立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水警。狗,真是中国人的好帮手啊,各位吃狗肉的时候记得感恩哦。

三、排水沟

每当到了暴雨频发的时节,都是江西赣州骄傲的时节。因为不管暴雨来得多么猛烈,赣州都不用担心内涝。为什么呢?因为赣州有宋朝时候的排水沟,又称“福寿沟”。

福寿沟的设计者名叫刘彝,是北宋水利专家。他以如今的文清路为分界线,将西北部分设计为寿沟,将东南部分设计为福沟。城内每家每户的院落和门前都有排水口直通地下沟网汇入护城河以及张江和供江。刘彝还发明沉井防止沙石和生活垃圾淤塞沟道,当裹挟着沙石和垃圾的污水冲进下水道以后,一遇到沉井沙石垃圾就会沉淀。几个月后派人钻进沉井清出沉淀物。这排水沟到现在九百多年了,还在用,还很好用。

有人或许会说:“这些历史上的东西到了基本都没什么可学的,难不成每个城市都挖个福寿沟吗?”那是,各地情况不同,历史很难对上号。不过,有一个地方真的值得研究研究,那就是故宫。故宫的排水系统经历600年,每逢大暴雨都没有出现积水。放着这些好东西不去研究利用,光去喊“百年一遇”,洪水的来势就会轻些么?    

看完就懂了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5
大禹治水,用木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