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江州被定了死罪,吴用在营救时为何故意用错章?

如题所述

晁盖、吴用等知道宋江在江州被定了死罪,因宋江以前冒死给他们送过信,吴用等人怎么也得还宋江的人情。吴用低头一想,有了。他让萧让模仿蔡京的笔迹给蔡九知府写信“你把宋江给我送到京城来”,信尾盖上“翰林蔡京”的图章。

戴宗得了这封信,就作起神行法回江州去了。天上一天世上一年,戴宗走一个时辰,别人要走一天了。戴宗走起来,没人赶得上他。可吴用这时突然叫到“不好”,翰林蔡京四个字的图章不该用在家信里。吴用军师级的人物,这样的事早就该明白的,这是生活常识。

吴用还知道信里面即使没有“翰林蔡京”的图章,蔡九知府、黄文炳还是能找到蔡京的真迹进行对比,一看就露馅。他们救不来宋江的。吴用既然什么都知道,那他就是故意用错图章的。吴用因何要故意这样做?吴用是要一举两得。

首先,吴用知道“翰林蔡京”的图章对此次行动是无用的,但他还是让金大坚刻了这个图章。吴用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麻痹蔡九知府、黄文炳,而是为了让梁山人去搬金大坚、萧让上梁山。


金大坚对梁山来说很重要,雕刻梁山的兵符印信,就要金大坚这样的人才。随着梁山事务的增多,吴用也要一个萧让这样的文秘人员帮他。可他们以什么方式来梁山呢。假书信就是理由。借这个机会,把萧让、金大坚强取来帮吴用。吴用就要省心多了,不用日夜操劳。

金大坚、萧让两人上梁山后,真为宋江、吴用干了一件大事。金大坚在大多梁山好汉不知道的情况下,雕刻了石碣天书。金大坚也不是乱刻一气的,既要让好汉们看不懂,又要像天书的样子。石碣上的文字经何道士翻译,是萧让写出来的。

其次,吴用就是不想宋江的事情简单解决。吴用觉得就这么把宋江救来梁山,显不出梁山的威风。吴用一直主张跟朝廷打,打到朝廷不想打为止。只有朝廷主动放弃跟梁山打战的思想,梁山才有真正跟朝廷谈条件的机会。和是朝廷说了算的。吴用不支持宋江去京城找门路招安,道理正在此。


有句谚语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梁山人是一把宝剑,剑不出鞘,我们也看不到他能有什么用。梁山的头领要在战争中提高指挥素质。梁山的小喽啰更要在战斗中向正规军学习。

在吴用的策划下,才有了晁盖下山,把梁山的名字刻在了蔡太师的脑子里,梁山才有点小名气了。

吴用故意用错图章,原来有这两层深意在里面,一层是借着宋江的事,把金大坚、萧让请来为梁山用,二层是梁山的名堂是干出来的,打出来的,不是在梁山坐出来的。吴用想得挺深的。这都是施耐庵的写法,以此出人、出事,很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吴用用错章首先是为了把金大坚、萧让请到梁山共谋大事,其次就是为了能彰显梁山的威风

宋江在江州定了死罪后被晁盖和吴用知道了,由于宋江冒死给他们送过信,吴用等人为了还这个人情,吴用就让萧让模仿蔡京的笔迹给蔡九知府写信,并在信尾盖上“翰林蔡京”的印章。

神行太保戴宗拿着这封信,就运功朝着江州去了,神行太保戴宗走一个时辰,别人一天都走不完,戴宗走后,吴用这时突然想到翰林蔡京四个字的印章不该用在家信里,吴用这种级别的军师是不会出这种生活常识的错误。

首先,吴用知道“ 翰林蔡京”的印记对于此任务没有用,但仍然要求金大坚刻,吴用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瞒过蔡九知府、黄文炳,而是使金大坚,萧让上梁山。金大坚对梁山非常重要,雕刻兵符印信,就必须要金大坚这样的人,包括随着以后梁山地盘变大事情变多,吴用也需要金大坚这样的文职人员来帮助他,为了让金大坚和萧让上梁山,只能借着模仿假书信的由头将他们骗上梁山,只要有了金大坚和萧让的帮助,吴用就能轻松的处理其他事情了

其次,吴用觉得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解救宋江,他认为一份书信就把宋江解救出来体现不出梁山的霸气,吴用的战术就是和朝廷打仗,打到朝廷服气为止,只有朝廷认怂就会主动找梁山谈判并且为以后招安提条件打下基础,所以就会出了这么一出事

第2个回答  2019-09-18
翰林蔡京四个字的图章不该用在家信里。吴用军师级的人物,这样的事早就该明白的,这是生活常识。吴用还知道信里面即使没有“翰林蔡京”的图章,蔡九知府、黄文炳还是能找到蔡京的真迹进行对比,一看就露馅。他们救不来宋江的。吴用既然什么都知道,那他就是故意用错图章的。
第3个回答  2019-09-19
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们救不出来宋江的,所以故意用错章。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吴用也犯过跟曹操相同的错误。晁盖、吴用等知道宋江在江州被定了死罪,因宋江以前冒死给他们送过信,吴用等人怎么也得还宋江的人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