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暗示叫什么效应

如题所述

积极心理暗示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扩展资料: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1

积极心理暗示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扩展资料

实验过程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06

积极心理暗示叫罗森塔尔效应

概念理解

其实它指的是当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期待值很高时,这个学生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达到预期效果。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了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让人意外,因为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一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以此类推,这种效应在另一面同样是有效果的。比如你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好看的鞋子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鞋子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总而言之,这种效应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给我们同样带来启示,也就是要给人鼓励。比如家长要给孩子鼓励,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在亲子教育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赞扬,来自于母爱/父爱。当然,这种信任和期待应当是积极、现实的,而不是盲目的。

除了亲子教育上,在学校里,罗森塔尔效应是同样有效。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第3个回答  2020-12-12
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获得。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暗示,这种暗示有时会让你充满喜悦和信心,帮助你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周期”,有的时候难免会陷入莫名奇妙的情绪低迷阶段。这时候做些简单重复性的熟练工作和事情,不给自己的心理增加过重的负担,对于那些较麻烦的,令人感到为难的事情,尽量在情绪高昂的时候去处理,这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心态,会使你淡化困难,甚至会产生知难而上的挑战欲和成就欲。做事若老是患得患失,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恰当,实在是跟自己过不去。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克服了这个缺陷。所用的办法就是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比如心理暗示给自己赋格!
要成为各方面优秀的人!
你遇到的事情,就会产生不同的做法。不同做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比如一个小小的举动,你本不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解围,然后解围了,你与他成为了朋友,结果他是个年轻有为的人,后来帮助你在工作中一帆顺利。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哈哈
至于你究竟能够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就取决你的心理暗示多强大!
相信自己,从你想要积极暗示自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蝴蝶效应了,且美好,且定能成功!积极的心理会让人做什么事情都有自信,会想去做。

哪怕这件事情本来是没办法或者超出能力范围无法完成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也会驱使你去耐心的做,即使最后还是没有做好但是你也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

总之积极的心理真的很重要,每天丧丧的根本什么也做不好。一位来访者对我说:“医生,我是慕名来的,我的一位朋友经你咨询后,现在没有问题了,据他说你的方法很管用,他在北京都看了专家,没有把他的问题解决,相信你的方法肯定也会解决我的问题。”我听到这句很是开心,但我真的想不起来,我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他的问题。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部说过,某些时候他们好转了,而你不知道为什么。这可能发生在你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认为是天才般聪明而科学的事情之前。一位来访者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咨访关系的影响、设身处地的理解、主要叙事的去结构化、治疗联盟、认知干预、系统家庭作业、模仿学习过程;或者情绪的宣泄、感情的体验、意识的提升等。但积极暗示效应是最不能忽略的因素。

我曾看过一体关于古代心理治疗的通俗书,里面讲到一位商人,在人疲马累的深夜投宿到一家客栈,口渴时喝了一碗放在桌子上的水。第二天醒来时,发现水里长满了红色的小虫,顿时感到恶心不已,从此整天呕吐,人渐消瘦,经治疗,均感无效。后来,一位郎中信誓旦旦地说,吃下他的药,一定会药到病除。于是商人在深夜喝下混有泄药的红色酒糟,第二天,商人一看自己已拉出红色虫子,病就痊愈了。这就是积极暗示效应:医生和来访者对于治愈的期望,与某些积极的因素(药物、身体、心理)一道,有效地促使来访者对成功结果的期望,进而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治愈。

事实上,不论你的职业是医生、教师、律师、或者是理发师、出租车驾驶员和酒吧侍者;不论你采纳的是折衷主义、系统治疗、策略干预、结构化治疗、行为管理等心理咨询理论;不论你使用整骨术、顺势疗法、按摩肩背、推拿脊柱、西方医药、针灸、巫术、瑜伽等传统疗法;不论你使用鼓励宣泄、自我控制,自我挑战、解释教育、干预指导,目标设定等支持性心理咨询方法,当我们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某些奇妙的和神奇的事情确实发生,那就是心理问题不治而愈。

心理咨询师深谙其道,通过得体的服饰、咨询室的主题设置、特有的助人方法、特训后的人际风格、以及环境诱发出的情绪,都会起积极的暗示效应。另外,在我们的社会里,文凭、职称、书籍、皮椅和气派的咨询个人形象能满足来访者对于好的治疗师的期望,进而起到相同的作用。

我也帮助过一些人走出心理困惑的迷惘,我想技术方面占了一部分,更多的是给了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10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人际期望效应”,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一次试验。

他们当时找到一个小学,说要对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也就是随便)挑了一些学生,告诉学校这些学生都是“最有发展前途者”。

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再次来到学校观察,发现凡是被挑中的学生,都发生了很积极的变化,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乐观,而且成绩都提高了。

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先是给校长、老师提供了一种积极意义的信号,让他们对那些选中的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而学生又从学校老师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正能量”,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激励,所以他们进步比较快,这又反过来给老师和学校一种正反馈。

如此,形成了正向的循环。这个试验证明,人一旦与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形成了正循环,那人的发展就越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