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活动,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各级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和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按照特定程序、法定标准和条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有偿取得从事风景名胜区内整体或者单个项目投资、经营权利的活动。
  特许经营的项目包括风景名胜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维护、交通(车队、船队、游路、索道等)、漂流及必要的餐饮、住宿、商品销售、娱乐、摄影、摄像和游客服务等。
  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列入特许经营项目的范围。第四条 风景名胜区应当依法编制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经批准的,禁止开发建设和实施特许经营。
  实施特许经营的项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规划,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第五条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让或者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
  特许经营范围内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其所有权和收益权属于国家;经依法评估后,可以采取作价入股、租赁等方式由特许经营者经营管理。第六条 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内,按规划在特许范围内更新、改造和新建的人文景观以及其他设施,在特许经营期满或者终止后,无偿归政府所有。第七条 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权(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权)的授权主体是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市)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授权主体)。第八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者尚未成立管理机构的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特许经营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第二章 特许经营权第九条 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整体项目的特许经营最长期限为20年。在特许经营期限内,特许经营者可以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允许范围内的所有开发性和经营性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经营,期满后按特许经营协议无偿移交政府。
  (二)单个项目特许经营最长期限为15年。在特许经营期限内,特许经营者可以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允许范围内的单个开发性或者经营性项目进行建设、经营,期满后按特许经营协议无偿移交政府。第十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者尚未成立管理机构的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发展需要,制定项目特许经营方案。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方案,应当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核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省级、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方案,应当经市(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核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并且应当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授权主体应当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采用开发计划招标方式确定特许经营者。
  开发计划应当包括保护措施、规划实施、项目设置、投资计划、投资分析、营销策略、开发目标等内容。
  通过依法招标不能确定特许经营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级、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授权主体可以采取其他公平竞争方式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第十二条 特许经营权的投标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法定的投标人主体资格;
  (二)完整可行的开发计划;
  (三)技术、经营负责人有相应从业经历和业绩,其他关键岗位人员有相应的从业能力;
  (四)相应的资金、设备和设施等;
  (五)无失信记录。第十三条 授权主体应当与中标人或者依法确定的特许经营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名称、内容;
  (二)特许经营范围、方式和期限;
  (三)门票收取方式;
  (四)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的措施及资金;
  (五)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
  (六)投融资期限和方式;
  (七)债务的解决方式;
  (八)特许经营权使用费收取方式和标准;
  (九)特许经营权收回和终止时的资源保护、资产处置;
  (十)特许期满或者政府提前收回项目的方式、程序;
  (十一)违约责任;
  (十二)争议解决方式;
  (十三)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