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双调〕湘妃怨,折桂令*客窗清明 翻译,赏析

[双调·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元】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

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乔吉·【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首先要有具体文本翻译。
2.古诗具体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懂得朋友帮帮忙,最好快点,时间紧。
要这段详细翻译 "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 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中文译文

  〔译文〕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⑴和卢疏斋西湖:卢挚(疏斋)因不满意当时盛行于歌楼乐肆,以“西施”二字断章的[水仙子]四首,于是相邀马致远、刘时中等,按他写的[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相和。约定:首句以“儿”字、次句以“时”字为韵脚;末句以“西施”断章。于是有马致远、刘时中按此调此格的和曲各四首。这是马致远和作的第一首。

  ⑵五陵:汉朝的五座皇陵,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统称五陵。立陵时曾迁富豪之家至陵区。因此,五陵儿借指富豪子弟。

  ⑶管弦:指管弦乐器奏出的乐声。触水莺花市:指乐声贴着湖面水波,传播到如集市簇锦般的莺群花丛之间。

  ⑷“山过雨”三句:扣咏西湖的题面,以西子比喻西湖美景。颦眉黛:形容远处的一抹雨后春山,有如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相传西施捧心蹙眉之态妩媚动人。柳拖烟:暮春三月,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拖着烟霭,就仿佛是西施松蓬的鬓发那样迷人。末句点破:西湖春色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

  〔写作背景〕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马致远善于捕捉典型景象绘景抒情,只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三月西湖。春风暖日,管弦声声,莺飞花妍,游人如织,“宜歌宜酒宜诗”的令人陶醉境界。写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自然景色:雨后黛山,如鬓柳烟,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令人神痴意迷。

  【注释】

  ①水仙子:双调曲牌,又名[凌波仙]、[湘妃怨]、[冯夷曲]等,亦入中吕、南吕,还可与[折桂令]合为带过曲。定格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八句七韵。《全元散曲》此曲牌名为[湘妃怨]。

  ②卢疏斋:即卢挚,号疏斋,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官至翰林承旨。

  ③五陵儿:借指贵家子弟。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五陵本指汉代五座皇帝陵墓。

  ④管弦句:形容管弦演奏的音乐掠过水面,传播到群莺喧闹的花丛之中。市:极言西湖春三月花团锦簇、鸟市争鸣。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⑤山过雨三句:形容雨后春山有如西施黛眉颦皱;柳烟拖绿,有如西施的鬓发,而整个春天的西湖,犹如酣睡初醒的西施。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点评】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多不胜数,而此曲则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的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写西湖春景之宜,“宜晴宜雨”、“宜诗宜酒”,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最妙在结尾三句,作者以细微独到的感受,将春天的西湖与睡醒了西施相比,更为贴切动人。苏轼曾以西子喻西湖,此曲则是对初春西湖与初醒西子相比较,细微独到、富有新意。

  〔赏析〕《客窗清明》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此时万千的心事,从何说起呢?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本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作者介绍] 乔吉(?~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录鬼簿》说他“美容仪,能辞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的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妓女(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绮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明李开先评他:“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他自己则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这是他创作经验之谈,颇有见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观瀑布》小令:“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品描写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水仙子〕《为友人作》、〔怨风情〕《咏雪》、〔天净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动浅白的语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于曲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乔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传统,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散曲比张可久更为当行。不过他写情必极貌以写意,用辞必穷力而追新,有过于纵情的毛病,有的还带有某种俳优习气,不免失之浅俗。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此外,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有《惺惺老人乐府》1卷,惜已佚。

参考资料: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3/159692/archives/2009/1127933.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4
英文的还是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