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是天下第一神探吗?

如题所述

我想许多人都看过《包青天》系列电视剧,尽管电视上先后出过好几个版本不同演员的包拯,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睿智和正义的化身。传说包拯的额头有一轮弯月,是星宿转世,能日审阳夜审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福尔摩斯神探。虽然那个时候电视剧的制作水平有限,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包青天》系列电视剧的喜爱。

作者童年时最深的记忆,就是常常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吓到捂眼,却忍不住一看再看。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真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屡破奇案、刚直正义吗?读完这篇文章,大概大家都会对包拯有一层新的了解。也会对童年时期看过的电视剧笑着叹口气!

聪明还是糊涂?

正史上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案子:

那时候年轻的包拯还在做天长知县,天天处理的案件基本就是A偷了B家的牛,或者C杀了D家的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案子。

一天,有个老农民哭哭啼啼来到县衙请保证为自己做主缉凶。自己家的牛不知道被谁割掉了舌头,牛没有了舌头就不能吃草,没几天就会饿死了。要知道在宋朝,一头牛对于农民来说那可是能顶上好几个壮劳力呀,而且宋朝法律有明令规定百姓不许私自杀耕牛,被发现轻则坐牢,重则杀头。

包拯理来理去没有头绪,顿时心生一计:他把牛主人唤到身旁,低声耳语道:“你现在回家马上把牛杀了,然后大张旗鼓地在家煮牛肉吃。最好让牛肉的香味飘到周围邻居的鼻子里,但是你要记住,不能让人知道我允许你杀牛的事情!”牛主人眼看牛也活不下去了,只好半信半疑地回家杀牛去了。

没过几天,县衙跑过来一个人状告牛主人私自杀牛,说他犯了重罪,请包拯严惩。包拯大怒,让人把状告者抓了起来,并且大声呵斥道:“你为什么割掉别人家的牛舌头,又跑来状告人家?”告状的人被吓了一跳,最后低头认罪。

在“割牛舌案”中,包拯断定割牛舌的人和牛主人有矛盾,割掉了牛舌头不但可以杀了农夫家的牛,又能使牛主人因为私自宰杀耕牛而获罪坐牢。于是包拯将计就计,不但抓获了真凶,也保全了农户的利益,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聪明人的弱点

在民间,开封府尹似乎成了包拯的专利,但其实包拯担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却不长,不过只有一年多。而这段时间包拯的政绩平平,断过的案子也不算多,并且野史上也曾记载过几桩包拯断案时的糗事:

在北宋名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包拯也曾被人利用的时候:

有一个大款犯了法,按法律规定应该受仗刑。大款有的是钱,于是就想通过行贿包拯来逃脱处罚。可是偏偏包拯刚正廉洁不爱金银财宝,于是大款找到了专门负责打板子的小吏。

这个小吏收了红包,对大款指点说:“你今天会见到府尹大人,府尹大人盘问你之后一定会把案子交给我处理。这时候你只要大声喊冤,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不久之后,包拯提审此案。一番盘问之后,果然交给小吏来用刑。大款边挨打边大喊冤枉,小吏大声呵斥道:“你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杖刑就好了,何必多言?”

小吏的意思就是府尹大人是不会断错案的!一般官员听到这样的奉承话,都会很高兴,但是包拯偏偏与众不同。听了此话之后不喜反怒,认为小吏就是小吏,根本没有资格评价案件,此举有弄权的嫌疑。于是包拯下令停止对大款用刑,把小吏拖下去打了十几板子,将大款无罪释放了。

包拯的本意是要打压手下的气焰,让他们不能从中偷奸耍滑,妨碍司法公正。包拯自认为精明,谁料想一切都在小吏的预料之中,用了个苦肉计就让大款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如此看来,包拯的聪明反倒受人利用,成了他的人性弱点。

刚正还是迂腐

正史上包拯也很出名,但是出名的原因并非因为擅长断案,而是因为直谏。包拯在从政期间能力平平,但是性格却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显贵,敢于说真话。包拯在为官年间,常年在司法部门上班,也就是宋朝的御史、谏官。在正史的记录中,被包拯弹劾落马的高官就有三十多位,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包拯连续扳倒三任三司使长官。

三司使是宋朝最高财政长官,主管国家财政部门。第一位被包拯拽下来的是张尧佐,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亲戚历史记载他是一位能臣,在张贵妃得宠前就因屡破巨案而一再升迁。他重新设立乡规,教化百姓体察民情,相比其他那些空有德行却没有治民才能的官员来说可谓非常难得。张贵妃得宠后宋仁宗皇帝禁不住张贵妃的枕头风,任命他为三司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