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类型的灌注桩都有超灌部分和浮浆的问题吗?

如题所述

所有类型的灌注桩不全都有超灌部分和浮浆的问题。

如果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是需要用超灌解决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浇筑超过设计高度,然后等混凝土硬化之后再凿掉表面的混凝土。

一般实际施工中没有这种算法,而是依据地质、砼质量、桩机械等实际因素来粗估桩顶浮浆高度。

超灌高度通常为一倍桩径D的高度,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就按照设计要求来执行。  

很多设计都会提到超灌为50cm或80cm。

扩展资料:

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桩身混凝土时,一般很多做法就是测绳吊重块进行探测混凝土上升高度,以此进行控制灌注高度。

如果测得太精密也不见得就很好,因为混凝土与泥浆交接处存在浮浆层,甚至就是混凝土与泥浆的混合体;还有灌浆导管实际操作的做法也会有所影响,因为拆卸导管时,难免要上下提动一段距离,这样容易把泥浆、泥皮带下进到混凝土里。

特别是混凝土准备灌到预计桩顶标高时,混凝土会把钻孔时形成的桩周泥皮大量刮起来,泥浆很稠,容易粘在灌浆导管接口部位被带入混凝土,这一段混凝土总体质量较差,一般就统称为浮浆层或泛浆高度,或者称为超灌高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灌注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不是所有类型的灌注桩都有超灌部分和浮浆的问题。

1、如果是水下混凝土灌注,则是需要用超灌来解决浮浆问题。

2、如不是水下混凝土,而是使用干灌,那么就不必使用超灌,也没有浮浆问题。

扩展资料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

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每根桩灌注到顶后应注意超高800mm的质量,承包人应检查标高。标高按设计标高加800mm进行检查。

6 在灌注前必须控制好泥浆的含水率及泥浆比重,这是影响桩基质量的很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冲孔灌注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所有类型的灌注桩不全都有超灌部分和浮浆的问题。
  1、如果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是需要用超灌解决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浇筑超过设计高度,然后等混凝土硬化之后再凿掉表面的混凝土。
  2、如不是水下混凝土,而是干灌的,就没有用超灌的必要了。
  灌注桩由于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灌注桩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的灌注桩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不是的。
属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需要用超灌来解决回顶上来的混凝土的质量差而被凿去所需要的长度。
如不用水下混凝土,而是干灌的,就没有这个超灌的必要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01
水下灌注桩都会出现,超灌主要还是设计的问题,因为打孔过程必然会出现偏差。再有就是设计都是理论的理想状态,孔径、钢筋笼、地脚螺栓的间隙没有预留空间,在实际打孔过程中,都会加大10-15CM,所以就会超灌。浮浆的处理也必然是多灌注混凝土,按要求需要超出0.6-0.8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