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范规定桩基施工中砼超灌是多少

如题所述

桩顶至少高出设计标高0.5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5.1.4条,如下: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扩展资料: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超灌原因:

1、浮浆层形成原因分析按照施工规范,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在进行封底施工时,首批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向孔底四周流动扩散,与孔内冲洗液掺合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浆稀释层。

2、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从下往上顶升,当导管有一定埋深时,后续灌入的混凝土在已灌入混凝土内部流动,首灌的混凝土始终处在最上层,最终在桩顶凝固成浮浆、泥渣等混杂层。

3、浮浆层处于桩顶时,只要保持一定的超灌量,亦即保证设计标高位置的桩体强度,则能保证桩身质量。如果浮浆层处于桩底或桩身中间,则形成夹泥或断桩,桩身质量就无法达到要求。因此,混凝土灌注工艺显得异常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截桩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6

桩顶至少高出设计标高0.5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5.1.4条,如下: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灌注桩因成孔的机械不同而通常有以下几种成孔施工方法:

(1)螺旋钻机成孔法;

(2)潜水钻机成孔法;

(3)冲击钻机成孔法;

(4)正循环回转法;

(5)反循环回转法;

(6)冲抓钻机成孔法;

(7)旋转锥钻孔法;

(8)简易取土钻孔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截桩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超灌原因:

1、浮浆层形成原因分析按照施工规范,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在进行封底施工时,首批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向孔底四周流动扩散,与孔内冲洗液掺合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浆稀释层。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从下往上顶升,当导管有一定埋深时,后续灌入的混凝土在已灌入混凝土内部流动,首灌的混凝土始终处在最上层,最终在桩顶凝固成浮浆、泥渣等混杂层。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混杂层及其下的低劣混凝土层强度低,应予以凿除。
  浮浆层处于桩顶时,只要保持一定的超灌量,亦即保证设计标高位置的桩体强度,则能保证桩身质量。如果浮浆层处于桩底或桩身中间,则形成夹泥或断桩,桩身质量就无法达到要求。因此,混凝土灌注工艺显得异常重要。
  2、出露桩头分析
  1)受地层条件、施工机具、成孔工艺和冲洗介质等因素限制,排渣不彻底,清孔效果差,孔底沉淤多。在这种条件下,采用正确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设计超灌量不小于50厘米,则既能满足桩身设计要求,又易于凿除超灌部分。
  2)成孔工艺合理,清孔彻底,孔底几乎没有沉渣或沉渣很少,同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所形成的桩头浮浆层很薄,一般为10~20厘米,超灌的桩段大部分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清孔不彻底,桩底淤泥较多,又未能严格按照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规程操作,这种情况下桩头浮浆层不厚,但却有桩底沉渣多、桩身夹泥甚至断桩的隐患,而且超灌部分也不易凿除。此外,灌注过程中对混凝土上升面测量不准,也会导致桩头高低不等,有的桩超灌2米左右,有的桩却达不到桩高。
第3个回答  2020-12-14

第4个回答  2021-03-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