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通过什么进行说理的散文

如题所述

一、《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通过记游进行说理的优秀散文。

二、《游褒禅山记》简介

这篇文言文散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见理,夹叙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

该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山洞“深”、“难”、“奇”,因有
人“怠而欲出”,自己随之而出,所以不能“极夫游之乐”。接着,作者转入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样就把人分成两类,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宋史·王安石传》。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巩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