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一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如题所述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民、慧空祥院、仆碑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乾遂一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进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