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四十万的吴三桂,本已经称帝,却为什么没跟康熙划江而治?

如题所述

吴三桂是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上对他负评很多,因为他背叛了明朝。他本来是以孝闻名乡里的,但最终恰恰又是他最为“不孝”,置自己父亲的生死于不顾,非要降清。

人性是很脆弱的,假如明朝没有灭亡,吴三桂肯定是个孝子忠臣,青史留名,可偏偏明朝亡了,吴三桂只能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一个投靠,因为对李自成的仇恨,让他投入了多尔衮的怀抱。

不过吴三桂也是一个立场不坚定的人,做汉奸要也做到底,但他也不忠于清朝,等他羽翼渐丰,能干指挥四十万军队,此时的吴三桂背叛了清朝,建立了大周。

吴三桂“称帝”后麾下掌管四十万精锐之师,这些力量足以支撑他向康熙挑战,但他为什么没有快速行动呢?

正因为吴三桂没快速行动,才给了康熙集结军队的机会,让他的皇帝梦成了泡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吴三桂与部下复杂的关系。

南明政权瓦解后,清廷将吴三桂留在云南,清廷的想法是让吴三桂镇压西南地区,防止他们作乱。在此之前吴三桂表现得无比忠诚,清朝不管打什么仗,都让吴三桂打先锋。当吴三桂当够了狗以后,就设法发展自己的事业。

他明白自己是汉臣,清廷是跟汉人隔着心的,再怎么着也不会太信任他,他如果没有自己的势力,难保哪天清廷罗织个罪名就把他灭了,所以他一拿到云南的军政大权,就坐地征兵,扩充自己的军备。

吴三桂是个老狐狸,他对朝廷登记的兵力有三万,实际上有八万多军队,所以说这个人早有反叛的心。不过吴三桂发动反叛十分仓促,是康熙下令削藩的时候,此时吴三桂还没彻底准备好,但之所以这么利索地就反了,因为他知道失去了云南的地盘,失去了军队,他吴三桂什么也不是。

吴三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湖南、江西,加上福建、广东的总督响应他,吴三桂将江南半壁江山握在手中。

虽说事发突然,但吴三桂在云南经营了十多年,他的部下实力遍布西南各地,吴三桂一插造反旗帜,各部下就跟着发动叛乱,这样吴三桂能调动的军队达到四十万,不过,这四十万只有十万是他嫡系部队,三十万是他的追随者指挥的部队。

也有史料说这些部队是有水分的,因为吴三桂的部下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的军队未必都听命于吴三桂,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只有十万,其他的军队吴三桂是指挥不动的,在这些军队里还有临时招募的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战斗力不强。

由于吴三桂没完全准备好,跟部下的利益也没交割清楚,所以他跟这些部下属于松散联盟,不是上下级绝对服从关系。如果吴三桂有二战时希特勒的集权能力,估计拿下江山不是问题。

战争是一门生意,比如盘踞陕西的王辅臣,他有八万军队,就在吴三桂和清廷之间反复权衡,对于一个军阀,他的军队就是他的资本,只有投资投对了主子,他的前途才是不可限量的。

综上所述,吴三桂造反的声势很大,但力不从心,他没有实力打过长江去。那么划江而治呢?吴三桂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还是没有底气。

吴三桂是个老式的军阀,他只想保住自己的资本,在占领湖南后,他在原地“称帝”,当起了皇帝。

一般造反都要有个名目,吴三桂的名目很搞笑――“反清复明”,这个老土的名目如今并非无人响应,而是他吴三桂说,就没人响应,因为他是叛徒,是降臣。

他先是投降了清朝,杀掉了南明的皇帝,灭了明朝,然后又说反清复明,别说是反对者,追随者都是一脸无奈。

吴三桂也算一代能人,当年与多尔衮、顺治帝谈笑风生,指点江山,但他却没有跟康熙交过手。在吴三桂心里,康熙不就是个小一辈么?多尔衮、顺治帝不过如此,一个康熙能翻起多大浪花?

但康熙懂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看出吴三桂领导的部队人心不齐,各有盘算,于是他用高官厚禄诱惑他的部下,分而划之,最终很多部下纷纷倒戈,投靠清朝。

在康熙一连串政治手腕的打击下,最支持吴三桂的耿精忠、尚之信也选择投靠清朝,只有吴三桂还在苦苦支撑。

此时的吴三桂只能蜷缩在云南做他的土皇帝,不久之后,吴三桂病死,吴家集团的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大清正走上强大之时 远未到末世气数 况且吴三桂在南方横征暴敛 肆虐百姓 这样的人如何得到百姓的支持?
老百姓又不傻 能看到北方百姓活得挺滋润 为啥去帮助一个乱臣贼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