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切花衰老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切花的采后生理变化

切花是一个带有花朵、花柄及部分叶片被切离母体的活体。在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切花的营养源被切断,因此它比在母体上衰老变质快得多。影响切花衰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分、温度、营养、激素等。

(1)水位与保鲜

切花的鲜度取决于吸水速度与蒸腾速度之间的平衡,当吸水速度大于蒸腾速度时,切花才能保持鲜艳,否则将会出现蔫萎。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蒸腾速度相对稳定。因此,吸水速度成为保鲜的关键因素。吸水速度的快慢又取决于切花枝茎木质部供水导管的堵塞程度。茎木质部导管的堵塞有两种因素,一是生理性的茎堵塞;二是细菌造成的茎堵塞。生理性的堵塞首先是受伤细胞分泌物质引起的,这种堵塞在采后2~3天特别明显,先是靠近切口处,然后逐渐向上。这种堵塞物质是酶的作用导致果胶分解的产物,切端受伤细胞释放出单宁、过氧化物酶,随后含有单宁氧化物的钙镁盐的黏滞物质积累在切面维管束周围,将茎导管堵塞。细菌造成的茎堵塞有两方面,一是微生物细胞在切花茎的基部造成的物理堵塞;二是切花茎末端吸收细菌代谢物而封闭了木质部导管,干扰了水分的吸收,导致切花的失水。

水分亏损状况下剪切花枝,空气容易进入木质部导管末端而防碍吸水,引起花凋萎,在排除气泡后,花枝紧张度得到恢复,这就是通常应在水中再切花茎防花凋萎的道理。因此,供给必要的水分,防止木质部导管堵塞,是切花保鲜的基础。

2.激素与保鲜

据有关资料,影响切花保鲜寿命长短的主要是两种激素的作用:一是乙烯,它是一种内源成熟激素,正常的牡丹花、叶等器官呼吸时产生乙烯,但浓度极低。切花枝条受伤,乙烯在体内大量产生,高浓度的乙烯促使切花衰老、凋谢。乙烯使植物受伤害的主要机制,是它促进了一种转化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阻止了受伤器官中蔗糖的分解和再分配;乙烯又促进了拟脂的化学变化而使得微应体膜拟脂粘度增加,伴随着衰老,膜的选择性丧失。乙烯的产生还与其他条件有关,低氧水平不产生乙烯;低温抑制乙烯的形成,温度在0℃至5℃时对切花贮藏有利;温度高时很短时间内少量的乙烯也可造成伤害。另一种是天然衰老激素(ABA)。

3.温度与保鲜

温度的高低主要通过影响牡丹的蒸腾作用来影响切花衰老的快慢。温度高蒸腾作用强,切花衰老得快;温度低,蒸腾作用弱,衰老得就慢。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0℃,细胞结冰,造成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从而引起冻害,细胞死亡。因此,切花在恒温库存时,以0℃~5℃为宜。

4.化学药剂与保鲜

据有关资料记载,强酸性环境(pH小于3.5)或添加硝酸钙能抑制内源酶作用物的形成,减少对茎导管的堵塞;加入叠氮化合物和二硝基苯酚(DNP)以及螯合剂和8-羟基喹啉(8-HQ)等一些酶抑制剂,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酚类物质氧化形成的愈伤组织所引起的茎堵塞也可通过再剪切花茎基部并快速移入水中以减少氧化导致的这种类型的愈伤来解决。

银离子是一种很有效的乙烯对抗者,对延缓衰老、延迟微体膜粘滞性增加,防止ABA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银离子的杀菌作用也很明显,对减少瓶花溶液中微生物的活力,改善木质部导管对水、养分的传导都是有益的。因此,切插花者多使用一些银离子的化合物作为切花保鲜上的乙烯对抗剂。

因此,了解牡丹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和掌握影响切花衰老变质、凋萎枯死的原因,研究切花保鲜技术,乃是切花批量商品生产技术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