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向DNA溶液中加入SDS?

如题所述

【答案】:(1)溶液Ⅰ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EDTA。葡萄糖能增加溶液的黏度,防止DNA受机械作用而降解。EDTA可螯合Mg2+、Ca2+等金属离子,抑制DNase对DNA的降解作用(DNase作用时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助因子)。
(2)溶液Ⅱ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NaOH)和SDS。DNA在pH5~9的溶液中是稳定的,但当pH>12或pH<3时,就会引起DNA双链之间氢键的解离而变性。溶液Ⅱ中NaOH浓度为0.2mob/L,加入溶液Ⅱ后,该系统的pH为12.0~12.6,因而促使染色体DNA与质粒的变性解离成单链。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它的主要作用有:①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肪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②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使蛋白质与DNA分开;③SDS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SDS-蛋白质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④SDS能抑制核酸酶的作用,防止对DNA的降解。
(3)溶液Ⅲ的主要成分为KAc(pH4.2)。用pH4.2的KAc溶液是为了调整溶液pH至中性,使变性的质粒DNA能够复性,并能稳定存在。而高盐的3mol/L醋酸钾(K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RNA以及SDS-蛋白质复合物凝聚而沉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