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抑郁到自由的涅_

如题所述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与抑郁症相关的话题。相信大家对抑郁症并不陌生,因为抑郁症已经在社会层面广为人知。最近,我们一直听到一些报道说,名人的事故大多与抑郁症有关。这样看来,抑郁症似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严加防范,否则后果严重。其实可能大家并不是真的了解抑郁症,也不知道怎么预防。

其实抑郁作为一种情绪很正常。每个人长大后肯定都会经历。但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抑郁症是指抑郁情绪严重到无法控制的时候。大多数人感觉到的抑郁,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真正抑郁的人其实是一小部分。就情绪而言,抑郁症和抑郁症类似。那么,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呢?应该如何治疗抑郁症?

抑郁反应(抑郁和抑郁)的医学解释太专业,太枯燥,太难理解,这里不做过多讨论。今天我们就从法国导演基耶什洛夫斯基执导的著名电影《蓝色情挑》来谈谈抑郁与自由。导演做了一系列三部曲《蓝》《红》《白》,其中《蓝》的主题是自由。

电影中,女主角朱莉的家庭非常幸福:她的丈夫是著名的作曲家,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她的丈夫和女儿都死了,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由于突然失去了心爱的人,朱莉的心情变得非常沮丧。她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很快就有了抑郁反应。影片详细展现了她陷入抑郁状态后的挣扎,以及为重获内心世界的主动控制能力,重获心灵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

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心灵仿佛进入了一个牢笼。四周漆黑一片,无法动弹,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内心处于一种非常束缚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摆脱抑郁,重新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新鲜感,让生命流动起来。这就是自由。描述了朱莉走出抑郁,回归有意义生活的全过程。

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

(1)自我的空虚和贫穷

抑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陷入抑郁呢?

朱莉最初的生活状态是:给丈夫当助理,丈夫很有名气,他们共同的女儿很可爱。她生活的意义来源于丈夫和女儿,和自己的经历关系不大。

如果你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自于别人,而这种关系一直存在,就不会有问题。朱莉和家人一起生活了很久,一直过得很好。但失去丈夫和女儿后,她的世界瞬间崩塌,自我价值感、空虚感、贫困感出现。抑郁症的核心体验是自我的空虚和贫穷。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总结了抑郁和悲伤的区别:抑郁是自我的空虚和贫穷;悲哀是世界变得空虚和贫穷。一个向内,一个向外。抑郁来自于一个人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突然丧失。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丧失,是因为个人价值长期建立在他人身上,处于被占据的状态。一切都来源于他人,被他人提供,依赖他人,这就为抑郁症埋下了伏笔。

(2)婴儿抑郁症

每个人都会经历抑郁。

在婴儿期,一切都依赖于母亲,处于与母亲融为一体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逐渐建构起一种具有自我存在感和界定感的认同。在婴儿期,每个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都源于母亲。想做自己,就要离开妈妈。如果你永远和妈妈捆绑在一起,心理上你就是个孩子。

长大后,我们需要在心理上对自己有一种控制感,因为依赖别人的时候我们是不自由的。任何想做自己的人,都必须告别和脱离原来的状态。在分离的过程中,别人给予你的关心和意义都会失去。这个时候你就要转向自己,自己去创造意义。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对于心理成长的过程,心理学有很多描述,这里就不涉及太多概念了。电影《蓝》中,成年人朱莉表现了孩子离开母亲后不可避免的抑郁。之后,经过种种努力,她终于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内心获得了独立和自由。

“宝贝”朱莉的人生教训

(1)无用的逃避

朱莉已经成年,结婚生子,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失去而情绪低落。这反映出她原本与母亲分离的心理过程还没有完成。所以,当成年人受到外界事件刺激时,自然会陷入抑郁状态。当然,失去亲人会给每个人造成很大的压力,难过是正常的。但如果你长时间陷入其中,说明你在婴儿时期就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在人生的过程中,如果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争取自己的意义,而是寄生在别人的生活中,——寄生不一定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被社会所接受的。一旦我们失去了彼此,寄生的个体就会发现,你其实并没有成就自己。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再补一遍作业。作为丈夫的助手,朱莉和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不是车祸,就不会有问题。

朱莉开始自杀时被阻止了。她尽一切努力摆脱抑郁。她离开了家,卖掉了一切。这种努力在心理学上叫做回避:不接受让自己难过的事情。当我们不接受的时候,是不是就不再觉得难过了?事实上,这样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虽然朱莉搬出了原来的家,住进了陌生的小区,但她仍然无法摆脱抑郁的心情。

(2)妓女的启发

除了朱莉自己的抑郁症,导演还用她的眼睛看到了别人的抑郁症经历。我们不妨借此机会讨论一下:当人处于不自由的状态时,应该做些什么来寻找自我,创造生命的意义。

朱莉住在一个陌生的街区时遇到了一个妓女。街区的其他居民觉得丢人,想把她赶走。因为朱莉的强烈反对,妓女留了下来。所以,她有机会知道妓女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妓女说:“我做妓女是因为我喜欢,不是因为我必须做。”所以,她应该是自由的。然而,她并不觉得自由。

有一次,她父亲去她工作的地方看望她,那一刻她崩溃了。她完全不知所措,打电话给朱莉寻求帮助。她喜欢的好像并不是真的喜欢,只是为了反抗家庭的压力、束缚和责任。她想走自己的路,但是心理上没有找到。表面上,她处于叛逆的地位,但骨子里,她还是依赖的,还是不自由的。——对家庭的叛逆类似于青少年的叛逆,看起来是在追求自己的权利(虽然这是追求自己权利的唯一途径),但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避免承担自己。

从这个女孩身上,朱莉意识到,也许是自己的逃避让她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生灾难迫使她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但在得出结论之前,她一直处于抑郁状态。

(3)接受一段新的感情。

某种程度上,抑郁症可以让人深刻。在生活中,你能感受到抑郁的人更投机,更深刻。

逃避失败后,朱莉为了回到生活的本来状态,进行了新的尝试。老公的早期助理向朱莉表白,想和她一起完成老公未完成的工作。事实上,在搬到一个陌生的街区之前,这位助理已经接近了朱莉,他们甚至发生了亲密的关系。当时,朱莉试图通过迅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来抵抗内心难以承受的失落和空虚。然而,人们无法通过身体接触直接获得成就感。所以,那个时候,她放弃了,离开了他。

在妓女的经历中,她开始慢慢回归原来的生活,接受他的邀请,努力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工作。最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此时,她的抑郁症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已经发生了变化。

朱莉的转向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意义的丧失容易导致抑郁。要摆脱抑郁,就要重拾生活的意义。你会失去意义,因为你的生命驻留在别人的生命中,比如朱莉和她丈夫的关系。无论你是谁,想要自由,想要有活着的感觉,都要付出。只有当一个人通过给予获得了自己的意义,抑郁才会离开。

(4)找到自己的意义。

你自己的意思是什么?

和朱莉的助理一起完成亡夫未竟的事业,看似是目标,其实是别的。他们很难在别人创造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意义,因为中间有很多空白需要弥补。

起初,他们试图弄清楚他们的丈夫想说什么,但他们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尝试失败后,他们突然意识到,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亡夫未完成的作品继续创作,而是作为自己的创作。从此两人才热闹了许多,开始创作自己的东西,寻找自己的意义。

但是,它们的意义是什么?意义需要创造吗?

意义从何而来?

意义从何而来?导演用了两个比喻来探讨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还是慢慢寻求去捕捉的?

(1)正面例子:流浪汉的笛子

电影中吹长笛的流浪汉演奏的旋律与朱莉想要捕捉的非常相似。后来她问流浪汉在哪里学的这个曲子,流浪汉说是随便弹的。

虽然流浪汉很穷,但如果他在街上随便吹笛子,就会得到一些钱。但与此同时,朱莉看到一位女士开着豪华轿车送一个流浪汉去吹笛子。这说明这个人没有被束缚,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他可以接受自己身无分文,也可以接触到很物质的生活。但是,在物质层面上,他并没有停留太多。他的生活总是变化无常。这就是自由的感觉。

当他演奏长笛的旋律时,他感到自由。这就是朱莉和她丈夫一直在寻找的感觉。每个人都在寻找这种自由的感觉。已经存在的自由感找不到了,因为很多情况被掩盖了。当自由被遮蔽时,它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就无法显现。

当我们处于流动状态时,人类自由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无论是吹笛子、绘画还是工作。此时的你,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人生相对自由的状态。在感情层面,你不会抑郁。因为,在自由的状态下,你能感觉到你与存在本身直接相连,并真实地感受到你的存在感。自我存在和活在别人身上是不一样的。它更宏大,它关系到整个存在本身,而不是他人。这就是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过程。

(2)反例:母亲的逃避

这时候我们发现,寻求自由,摆脱抑郁,才是找到人生意义的途径。一旦你有了这种存在感,你就能感到自由,获得独立。如果你采取回避的方式,会发生什么?第一,继续抑郁。电影中的朱莉试图自杀。不过朱莉也有积极的一面,虽然她很痛苦。——她努力摆脱抑郁,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自我存在感。

穿越抑郁,找到自由。抑郁似乎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如果你觉得太痛苦而放弃努力,会怎么样?影片通过朱莉的母亲展现了这一结果。如果陷入抑郁痛苦,放弃努力,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自杀。朱莉的母亲变成了老年痴呆症,是变性自杀。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这种逃避痛苦的方式与抑郁症有关?

朱莉的母亲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她住在医院里,受到很好的照顾。朱莉见过她两次,就叫朱莉姐姐的名字。朱莉的母亲因为姐姐的意外去世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但她并没有像朱莉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抑郁的痛苦,获得自由。

朱莉的抑郁其实是母亲通过感情传递到她心里的,也就是代际传递。情绪,心理疾病等。会从母亲一代一代传到下一代。回到母亲身上,朱莉的母亲无法接受失去妹妹的现实,随后开始变得痴呆。她的心理防线完全消失,暴露了她的真实状态。痴呆之前,她的心一直被束缚着,不会叫出姐姐的名字。但是,痴呆之后,她反而可以叫出姐姐的名字。

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表现了这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试图摆脱抑郁症的过程:她在电视上观看极限运动节目,其中一个是高空走钢丝,另一个是蹦极。你可以想象,一个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不能和别人说话,半昏迷状态下看极限运动。

极限运动,仿佛是最极端的挣扎方式,似乎想要最大的自由。但事实上,在极限运动中,人们获得的自由非常少。蹦极的时候,显得很自由。其实你是被一根钢丝牢牢捆住的。高空走钢丝好像突破了自己能力的极限。其实你的独立反应是很有限的。朱莉的母亲一方面极力摆脱束缚,完成分离,另一方面又在逃避。因为她在逃避,她所有的努力只能带给她最小范围的活动。最后,她觉得越来越受束缚。

(3)插曲:阿尔茨海默病与抑郁症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类似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你无法自拔的情绪,你无法控制自己。这是一种深深的束缚。老年痴呆症是更深层次的束缚,情绪无法体现。甚至思维、人际关系、与外界的联系都慢慢丧失。最后,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些都是逃逸状态发生后的物理反应。

影片巧妙地表现了一个人在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之后,如果不能完成分离找到自己的意义,就会越走越远,在动作、语言等方面越来越深地迷失自我,在形式上变得像痴呆一样。

(4)对比:束缚体和自由体。

在《蓝》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是关于另一个老太太,她对应着朱莉的母亲。她的身体状况并不自由:弓着背,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想扔进垃圾桶,但是垃圾桶对她来说太高了。但她仍然保持着缓慢的移动,必须把空瓶子扔进垃圾桶。

那时,朱莉正坐在咖啡店的窗边。看到这一幕,她的内心被震撼了。老太太太不自由了,她不得不努力遵守社会规范。表面上看似不自由,但你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自由。当老太太把空瓶子扔进垃圾桶时,她的自由就显露出来了。那一刻,生活在阴影中的朱莉在老太太身上看到了自由的光芒。

中国传统里有句话叫“随心所欲,但不可越界”。这位老太太遵守所有的社会规则。她坚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而不是像那个妓女一样反抗一切规则。即使身体不便,她也完全接纳了自己,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朱莉母亲的健康状况似乎没什么问题。可能她在痴呆之前就一直在压抑这个问题,只是通过痴呆暴露了她心灵的束缚。因此,这两个老太太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电影的灵感。

首先要明白:抑郁症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只有陷入其中才会成为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学会通过接受它来努力实现自我。否则你会陷入其中,失去自由。——的心理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受到阻碍,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症。

其次,抑郁症的核心问题是:无法拥有自己的人生意义。3354因为过度依赖别人,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别人占据,没有真正用自己的生命去品味世间的种种。不经历自己的生活,是无法真正摆脱抑郁的。如果你尝试去做,你会在生活中获得另一种感觉,自由的感觉。用非常感性的方式展现了这个过程。

再次,通过电影可以看出另一点: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所谓“心外无物”,就是这个世界是心的世界,心的世界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你的所见所感对应的是心态。只有调整好心灵世界,各种生活才能自由顺畅,否则就会被束缚。

最后,抑郁其实是被束缚后的一种反映,也是最常见的反映。因为你觉得被束缚了,你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果你的生活和人生发展中没有压抑和束缚的感觉,你怎么知道你要去哪里,你能去哪里?抑郁症虽然难受,但也很有好处。它能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适当的承担抑郁,会让你的心更深更宽。

所以,彻底拒绝压抑和束缚的感觉,不去努力寻找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方向,似乎是自由而快乐的。其实内心的空虚一直存在。内心的空虚感就是无意义的存在。

所谓的意义是打通抑郁,而不是打通回避。朱莉的妈妈就是没有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内心是空虚的,因为她没有把抑郁症和经历的灾难作为认识自己和人生的信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