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一、逻辑与语言的含义
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一提及到辩论,我们就会想到辩论双方滔滔不绝的话语,都想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让对手哑口无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逻辑,逻辑是一种思维的规律,简单而言这规律是事物的完成的序列、事物流动的顺序规则,事物传递信息并得到解释的过程。
其次,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人们用来表达的符号。无论世界上哪个民族都有因语言表达有其自身的约定俗成的规律、过程,所以语言中就存在这逻辑学,如果摒弃语言中存在着的逻辑,导致信息的传递受到阻碍,就会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逻辑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逻辑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的,然而逻辑学初期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学术上的争论。
语言必须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众所周知,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矛盾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我们熟知的“万能溶液”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的科学家试图发明出万能的溶液,溶解一切物品,然而并没有什么器皿可以放置,所以溶液自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再说排中律,排中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我们都知道“鲍细霞的肖像为例”主要讲述是如果金匣子上刻了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有:“肖像在金匣子中”,铅匣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同时,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通过推理并结合排中律可以快速判断出肖像在铅匣子中。
同一律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更有具体的确定性。其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或判断有同一性、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把握好事物的“度”,使其符合说话的中心思想和意义。
二、从语言应用角度,需要遵循逻辑的规范。
语言中存在的概念逻辑要求是准确、严谨的。在行文进行表达的时候,特别在说明性文章中必须用准确的概念,否则就说明不了问题的本质。概念有内涵和外延。这里以“小气鬼做帽子”案列未例子,其主要内容是讲述小气鬼想贪小便宜用一张布料做更多的帽子,然而裁缝发现其用意后便混淆帽子的概念,没有明确说明要做多大的帽子或谁戴的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做成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帽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