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搞好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明确抓手,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①坚持基本点,确立与时俱进的“创争”理念。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并已开始取代传统操作,进入岗位工作,知识加速更新,知识量急剧扩大。这对职工素质提出了不断提高、更新的要求。基层工会要从发展的视角和思维来进行创建实践,使职工素质的构成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良性转化状态,不断向先进的高层次的水平递进,加快职工知识化进程,保持职工在发展生产力中的先进地位,增强职工的自我维护能力,这是工会对职工具体利益的最本质最实际的维护。

②寻找切入点,探索切合实际的“创争”模式。探索的切入点应落实到企业、岗位工作、职工本身三者的发展需要上,从强化职工共同愿望、催发职工学习能力、协商学习工作矛盾、高度细化工种技术、提高岗位科技含量、促使技能智能复合、构筑学以致用平台等方面来着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多元化模式。基层工会要积极取得党委和行政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联合工会内外的力量,采取各种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创争”活动。

③把握着力点,构筑以人为本的“创争”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创争”活动的着力点放在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重心放在建设学习型班组上,要从以下三个着力点来构筑创争机制。

第一,满足职工的不同心理需求,激发“创争”机制的生机活力。基层工会在组织引导职工创建学习型组织中,要紧紧把握职工学习目的层次性,搞好多元整合,使职工各种学习的心理需求,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践中得到满足,不断产生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导好职工的价值取向,夯实“创争”机制的思想基础。基层工会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间,加强思想教育,反复向职工宣传学习和掌握高新科技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对职工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价值意义,使职工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中去,使自己逐步成长为技能与智能兼备的复合型技术工人。

第三,实施学习型组织的动态管理,规范“创争”机制的育人功能。基层工会要随时关注学习型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及时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使创建机制在动态中得到不断完善,求得新的发展,逐步形成育人成才,开发人才资源的主体功能。

(2)选好视角,积极协助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培训。在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中,工会既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要找到恰当的工作角度,发挥工会组织独特的作用,而不能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行政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工作。同时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法也应有别于其他组织,应始终从履行好维护职能,更好地保障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和学习权、发展权的角度开展工作。在培训内容上要更加紧密地贴近职工的现实需要,把职工的要求作为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在培训形式上,要从工会组织的特点出发,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引导、典型示范、读书自学、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3)积极督促,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教育权利。

①基层工会组织要积极督促有关方面和用人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②督促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职工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③要维护职工继续教育的权利,着力于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协助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职业培训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监督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提足、用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大职工技能培训的投入。

(4)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①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为职工自学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②要通过广泛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在生产工作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服务企业和社会。

③要在深入开展“建家”活动中,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

④要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职工等职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⑤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体育场(馆)、报刊、出版社、电教中心等宣传教育阵地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学校和乐园”的重要作用。

⑥要通过图书阅览、培训教育、宣传橱窗、文体活动等传统形式和再就业培训、新知识讲座、电化教学、以案说法等多种新的形式,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开展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需注意把握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职工文化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促进企事业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相对其他教育门类,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发展晚、基础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此外在目前的职工文化技术教育中,还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技术教育;重基础教育、轻岗位技能训练的倾向;出现青工不愿学技术,高级技工严重缺乏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工会进一步提升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水平需要有新思路,其重点是朝着会员化、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会员化,就是要求会员培训,就是对各行各业各岗位所有职工无例外地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这是新形势下对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得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会员培训不是一刀切,而是逐步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工会与职工教育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一道,面对全体职工,实事求是地做出先后主次、轻重缓急的安排,统筹兼顾,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职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接受不同门类的培训。

正规化,就是要求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既要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同时要求教育内容全面和详细,教学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考核都要有一定的措施,即要求具体、制度严格、进度合理、成效显著,逐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职工文化技术教育体系。

规范化,就是要按照教育规律指导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逐步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运用规范化的教学方式,配备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上一流的教学水平。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规范化不等于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办出自身的特色。

制度化,就是要健全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领导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机构,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严密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度是为教学服务,有了一套严整的教育制度,才能保障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总之,上述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四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职工文化技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引领着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工会组织和工会宣教干部都要善于把握这一趋势,因势利导,把工会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工作推向新阶段、提升到新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