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如何影响我们解决社会差异问题的能力?

如题所述

一、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对比分析。即对比语言学.分为理论对比分析和应用对比分析。前者重在寻求比较的理论模式,以便对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后者重在把对比的成果应用于教学、翻译、词典编写等。当对比分析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不再是纯语言学的。而是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哲学、思维与文化等理论运用于对比研究,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这一方法认为,外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这些错误。而学生的错误.至少是那些可以清楚地找到根源的错误。除了粗心和一时疏忽之外,大部分是由于母语的干扰。因此,外语教师只有认真地把学生的母语和他们所学的外语进行具体比较。才能了解学生究竟错在哪里。错误分析则是建立在刨造性建构的外语习得理论基础之上的。以往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用来研究词汇、语法现象和句式结构等,研究的成果主要应用于字典、语法书籍的编撰。而忽视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
二、英汉文化差异问题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
2.文化习俗方面。东西方国家在称呼、打招呼、谦虚、赞扬、表示关心及谈话题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称呼方面.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 r andpa”,叔叔、舅舅都称“uncl e”。在语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汉语常用“请+祈使式”结构。而英语族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邀请对方时则常采用问旬的形式.给对方接受和拒绝的选择。如“C om e a nd have di nne r w i t h us”(来吃晚饭吧。)显然,与“请光i临寒舍”相对应的英语语体表达应是”W oM d yo u obl i ge m e w i t II a vi s i t?”如果在这里把汉语正式语体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发出”Pl ea se obl i ge m e w i t h a vi si t.”这样的邀请,是必造成对方的误解。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会耿耿于怀,特别是文化禁忌。笔者把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成W—A—R—M四个字母,其中W代表w ei ght,A代表age,R代替r el i gi O i l,M 代表m ar ri a ge.同样引出“七不问”:不问年龄、体重、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和。吃了吗”。
3.价值体系与思维模式方面。“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胡文仲。1992)每一个社会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这套体系直接影响着人们思维的方式,交往的规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指令性作用。对于隶属于某一文化的人来说.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在语言上也打下了价值观的烙印。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旬式。这个思维模式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房间里有一张桌子”(先整体后局部)。而英语则说“t her e i s a de s k i n t he r oom-”(先局部而后整体)体现了中国人整体思维优先而英语族人解析思维优先的倾向。
158
在时间取向上.中国人以过去为主。往往考虑过去做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而西方人着眼于未来。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不是追求如何做人而是追求如何做事。即:英汉哲学在“为道”与“为学”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英语语言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客观性在句式上体现为被动语态。汉语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决定了英语语言的空间结构,汉语的无标记性体现了汉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思维。中国人在研究英语这门语言时往往受了这一内在影响,在用英语表述时间关系的句子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如:“放学后我回家”总是用“A ft er sc hool1w ent hom e”。而较少使用:“1
w en t hom e af t er s chool”这种结构。虽然两种句式都正确,但仍可以反映出两种不同时间观念在英语句式中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应有意识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所学英语句式更地道.更纯正。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具有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体系。而在交际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文化格调、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要把文化的主要层面,如价值观,思维模式等当作宏观的理论认识。同时结合理论对于体现差异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文化内涵作微观分析.把文化的异同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久而久之.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就会有一个全景式的印象,熟知各种具体差异.便会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因此。外语语言研究应该对文化差异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西方国家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语言如何影响我们解决社会差异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字词不仅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它们也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举个例子来说,双语说话者在转换语言时,似乎也会改变思考方式。在一项研究中,法国裔美国人被要求去诠释一系列图片,当他们用法语描述的时候,比用英语描述得更浪漫、更富有感情。同样,香港的学生也被要求完成一项有关价值观的测验,结果当他们使用广东话回答的时候,比用英语表达出更多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以色列,无论是阿拉伯学生还是犹太学生,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时,都比使用英语这个中立语言时看到更多他们的族群与“外界”的差异。

再说个更加平常的例子。如果,你经常说自己很胖,而且一直跟别人比较,或者用自责的字词说“我应当/应该减掉一些体重”,其实是不利于自己减肥的。因为稳定地吸收负面的自我评估和社会比较,可能转变成破坏性的想法、语言和行为的循环。所以,平时说话应当保持正面积极,才能产生正面积极的效应。
第2个回答  2020-10-14
你说的这个问题足可以写一篇论文,甚至可以是一个学科(“社会语言学”是很多学校的语言学专业都会开设的学科)。

从宏观上说,可以分为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语言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论述:

1、语言对社会的影响(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类思维的工具、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民族及国家的标志等角度来阐述。

2、社会对语言的影响(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征)。可以从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的人所用的不同语音、语调、用词、句式等角度来阐述。

从微观上说,也可以对某一群体的人的某一个语言使用特征进行分析,比如阿拉伯语的词汇,关于骆驼、沙漠等的词汇数量丰富,但缺乏很多工业社会的基本术语,这既是该民族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结果,也是该民族今天经济发展很多问题的原因。

可以说的东西很多,以上只是个思路,供你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