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性格,需要怎么做

如题所述

问候朋友。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性格,需要怎么做?
31954

45

发表于2016-07-02 07:43:48

文:曾磊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前文阅读电梯:在你的性格里,到底有多少是父母的影子?
通过前面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已经对于性格的五种类型非常熟悉了。
与此同时,相信不少朋友的内心当中会有另外一个疑问会随之而来——当我了解的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且对于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了特别明晰的解释之后,接下来,如何才能改变我的这种性格呢?
对于这样一种疑问,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试着推断和回答。那就是,假如有一个人有着二三十年的烟瘾,如果突然有一天,被强行停止抽烟了,那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他的身体会不会因为戒烟而变得更加健康呢?
毋庸置疑,抽烟是个百害而无一利的个人习惯,如果一直这样抽下去,包括肺癌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肯定是会增高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有害的抽烟习惯已经跟抽烟者形成了一种深深的联结,这种联结已经从生理到心理层面都达成了一种特别牢固的平衡。
如果这种平衡被突然之间打破,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这个人后面真的不会因为抽烟的习惯而罹患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在内的呼吸道疾病了。但是,更大的肯能,则是在患病之前就被其他的身心疾病所困扰了——这种平衡的打破,往往就类似于人体内的血糖、血压和盐分等正常指标失衡一样。

性格,是你在这个世界的守护神
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喜欢自己的性格,或者说,无论你现在的性格究竟是让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顺风顺水,抑或屡遭不顺,我都要跟你强调的一个事实就是——无论现在如何,你的性格都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守候和保护着你、给你活下来的能力和可能的守护神!
不晓得有多少朋友在目前,或者过去养过宠物。假如,在你将一只没多大的泰迪抱回家中的第一天,它毫无恶意的在你的床上舒舒服服的拉了一坨便便,你接下来将会有什么反应呢?
第一种可能的反应,就是那些暴脾气,甚至有点暴力倾向的人,其实就是“控制型父母”特别高的人。他们也不管狗狗懂不懂人语,劈头盖脸就训斥一顿,甚至会动手打上几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狗狗再也不能这么干了!
第二种可能的反应,其实就是那些富于理智,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的人,其实就是“成人自我”比较占优势的人。他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绝对不会对狗狗施加语言或者行为上的暴力,只是把狗狗放到一边,赶紧把床清理干净。他们能够谅解狗狗初来乍到还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拉臭臭,所以更多的去思考接下来怎么教会狗狗这些重要技能。
虽然前面描述的两种反应大不相同,但是对于并不了解规则的狗狗来说,都会明明白白或者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自己做了不合理的事情。被主人训斥或者打一顿不用多做解释,事实上,原本主人正在跟自己开开心心的玩耍,突然之间把自己抱到一边不管不顾了,忙活其他的事情去了,这种因为拉臭臭造成的前后差异对于狗狗来说其实是深入“狗”心的。
如果说一次两次,狗狗的习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长时间的遇到类似的情况,它自己也就开始改变拉臭臭的习惯了,因为虽然它不懂得人类的规则,但是却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通过“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来获得来自主人的更多陪伴和照顾。
聊完狗狗,我们再聊聊宝宝。其实,我在刚刚生下来的时候跟父母等抚养者的关系,与狗狗和主人的关系是如出一辙的。
虽然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清晰的意思,并不懂得大人的语言,以及他们的规则和喜好。但是,我们却能够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什么时候我们是被关心、照顾和陪伴的,什么时候是被冷落和置之不理的。
如果自小开始,一个孩子在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时候就总能得到大人在肢体、语音和情感上的鼓励,那么他身上与生俱来的“自由型儿童”部分自然就被好好的保留下来。与之相反的,每当孩子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时候,总是得到大人的忽视甚至制止,反而是在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那也就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顺从型儿童”,而原本与生俱来的“自由型儿童”则是被逐渐打压和消磨下去了……
我们稳定的性格,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或许,你对于自己的性格并不满意,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见证人——见证我们拥有能够适应降生之后的环境的能力!见证我们能够顺顺利利的战胜这个环境当中的挑战的能力!见证我们通过与环境达成天衣无缝的配合,而坚强的活了下来的能力!

人生的不顺,其实大家都会面对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实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涯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挫折。因为性格是相对确定的,但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却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极为相似,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性格可以在其中如鱼得水。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是跟小时候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自然也就会令我们产生特别明显的不适应感,甚至是挫败感。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为“我的性格有问题”,那你就真的要摊上大事了!
打个比方,你去接受体检,结果出来之后,大夫告诉你血糖偏高。接下来,你会怎么办呢?有没有哪个人会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做出决策——从今以后,再也不吃饭了!
为什么不吃饭?因为血糖高呀!从此不再吃东西,血糖也就不会高了吗!多么一劳永逸的事情!真是天才呀!
可是,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要么,就是不出两天,饿的眼冒金星的他着急忙慌的找吃的……要么,就是因为低血糖昏迷之后被送到急诊室里输葡萄糖补充营养……要么,就是因为无人知情,一段时间之后,皮包骨头的他一命呜呼,驾鹤西去(鹤倒是轻松不少),等别人闻到味才发现他的一劳永逸……
如果是血压高,按照前面这位的逻辑,又该怎么办呢?
我想,应该是吃上一瓶安眠药,或者喝上一瓶农药……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心脏停止跳动了,也就不会有血压高这个情况出现了!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问题并不能直接归结为“性格问题”,更加确切的描述,应该是“性格在情景中的正常反应,导致了我们原本期待的结果的落空”。
比如说,如果在体检之前,你并没有空腹足够长的时间,而是吃了一大堆高热量的食物,那么如果测出来的血糖不高那才邪了门了。你能说自己血糖指标有问题吗?其实只要下一次空腹检查,就没什么血糖高的问题了。
再比如,如果你因为喜欢看“岛国爱情片”,只要见了穿白色护士装的人,心跳就会加速,血压就会增高,那么恰恰给你量血压的护士穿着白制服,自然也就得出高血压的结果了……事实上,如果给你体检的护士穿着绿色或者粉色的,也就没什么血压问题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片子看的太多了!
出于对自己性格的误会,当我们开始试图快速改变自己性格的时候,自然就会进入文章一开始所讲的“突然戒烟”的情况了。即使是毫无益处的烟瘾,都能跟人体达成不能随随便便被打破的平衡,我们从小到大花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养成和强化的性格,真的可以轻轻松松被改变吗?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要么就是因为试图快速改变性格而抓狂,要么就是因为性格无法改变而焦虑……而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一个自己下的套,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根本就无解的两头堵的问题给逼疯了!并且,得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看到了吧!我的性格真的有问题!

一劳永逸,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此时此刻,相信大家就比较了解我在之前文章当中一直强调的,“性格是一种习惯和特点”,本身没有好与坏的差别,它只是会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和期待之下会演变成优势和劣势,最终达成预期或者产生问题。
既然打我们一生下来,自然而然的就具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什么长大之后反而却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呢?答案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希望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
我们把性格分成了五种类型,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差别并不是我有什么,你没有什么,而是大家的性格当中每种类型都有,只是比例不一样而已。
客观的说,我们体内哪种性格状态比例高,就意味着我们从小到大都喜欢用这种状态所包含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来应对所处的环境。当某一种或者几种性格状态被用习惯之后,其他的性格状态即便我们有存货,也懒得拿出来用——一是因为选择越多越费事,二是熟练也需要过程,既然老方法好事,就没必要学新东西了!
在这个前提之下,由于环境的变化,逼着我们必须使用我们平时不怎么用的性格状态,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自然就导致了前面说的那种矛盾状态——一是内心当中仍旧不愿意练习不常用的性格状态,导致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二是因为急于熟练掌握原本不常用的性格性格状态,一劳永逸的搞定新环境,导致对于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针对这种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一个比较好的对策其实就是多做演练。也就是在平时就多尝试使用自己并不怎么擅长的性格状态,而不是将之束之高阁,只在毫无退路的时候才被迫使用。
举个例子,一个“照顾型父母”和“顺从型儿童”比例都特别高的人,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责任心,总是担负着照顾别人的角色……直到有一天,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了,才开始被动的处在“自由型儿童”的状态推掉手上的任务、获得别人的照顾。
事实上,如果这个人在平时就开始有意识的调用自己内心当中虽然不多、但依然存在的“自由型儿童”,试着向别人诉诉苦、撒撒娇,或者任性一下拒绝加班,也就不会因为一直紧绷着而彻底失控了。
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会结合《西游记》里的五个人物的生涯历程,分别对于五种状态之所以会在一个人的性格当中占据优势的来龙去脉做出更多的分析和八卦,并且进一步去探讨每种性格状态占据优势时,在两性、职场、亲子等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和发挥自己性格特点当中的独特优势,并且对于有可能在某些环境下产生的不利影响得以准确的预估、合理的接纳和及早的应对。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性格,想找点问题都难了!
温馨提示:期待本文能够对于“伟5639”和“一滴水5726”两位朋友有所启发。
原题:性格问题,如何才能改变?
——◆——
【作者简介】
生涯小厨大曾(曾磊)
过程咨询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TAATNI认证讲师,国际认证EAP专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项目主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后现代心理教练 项目主管
【写在后面的话】
亲,当你看到这里时,我特别好奇你对于后面三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思考,就是在2017年的某一天,当所有的文章被结集到一起正式出版发行了,而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的后面,会展示3到5位读者朋友的精彩回复……假如,你的回复就在其中,那是因为此时此刻你在这里做了哪些宝贵分享呢?
第二个思考,就是当你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假如后面的文章依然会吸引你继续阅读,那是因为文章当中会包含了哪些你所期待、关注和好奇的内容呢?
第三个思考,就是假如在2017年的某一天,将会诞生一本在你的亲身参与和指导下完成的一本性格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对于这本书最大期待又会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2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其实不然。

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一般地讲,人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便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

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的。

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

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心理学家做过“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他们的性格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的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其次,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都洗完,放在床上,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子接触。她有洁癖,怕脏。强迫症是在完美性人格的基础上产生的,完美性人格在医学心理学中就是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的缺陷表现在爱思考、多疑、办事很守规矩,平常担心的时候多,放心的时候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办事求完美。所以这种性格如果再受到一些心理,就很容易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如果从小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将来也成为强迫症患者。

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

60年代后有一种理论——“预限理论”,认为超过了预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和以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许他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改变性格的最好的雕塑师。

每个人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应该有追求良好性格目标的努力。良好的人格有几个特点:一是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四是遇事能客观冷静地,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己见,不主观;五是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依赖性,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当然,这些是很完善的性格特征,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我们一生中追求和完善的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起来,还能使自己充满魅力,有利于将不利的情况变为有利。健康的人格是人生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可以说,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你就获得了一生事业成功的财富。

具备上述几点完善性格的人可能外向型的人多一点。不过,内向型的人也不必气馁,因为性格可以锻炼,您不妨从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日久天长以后人们也会觉得某某变了,她和人说话了,这样受到鼓励以后,她可能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处,你就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不同的性格可闪耀不同的光芒

性格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和事业的成就。不同性格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比如的普希金,据心理学家,他是一个胆汁型特征的人,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特征,果戈里具有抑郁型特征,他们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在文学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于气质,希布格拉里很早有一个古典分法,即将其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种分法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用。

希布格拉里的学说与后来的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胆汁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兴奋型,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粘液质相当于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懦弱型。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这类人是由于神经活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其工作特点是带有周期性,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工作,克服困难,但一旦失去信心,有时会灰心丧气。巴甫洛夫说,如果这种类型的人没有这种平衡,只要他迷恋上一种事情,便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财挥霍无度,以致最后竭尽所能,消耗过度,直到真正感到无可之前才会善罢干休。多血质的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巴甫洛夫说,多血质类的代表热忱,多是具有显著工作效率的活动家,但是他们持久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在与兴趣不符合的时候,很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血质的人往往智慧敏锐,对新事物敏感,能从事多样化、多变的工作,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粘液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有条理、持久性的工作,其缺点是不够灵活,有明显的惰性。由于不够灵活,故在集中注意力或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时间。惰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差,比较守旧。巴甫洛夫说,这种人是安祥的,是平衡的、坚定的、顽强的实际工作者。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惰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埋头苦干,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优点是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在友好团结的集体中能和人融洽相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好的活动家。

性格不同的人一直是文学家描述的对象。文学家抓住了最生动、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水浒》中有勇无谋的鲁达;巴金的《家》中犹柔寡断的大少爷……这些个性各异的人物因其性格的特异性在文学作品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第2个回答  2023-08-28
性格缺陷的另一面:
所有的缺点都是你的优点,都有它好的一面。
缺点的另一面就是优点,缺点是过度或者不足的优点。

自卑 谦卑
斤斤计较 细致
犹豫不决 慎重
执着 用心 坚持 有毅力
悲观 风险意识
急躁 迅速 快 不拖沓
后悔 自省
自责 道德感强 对自己要求比较高
患得患失 认真
爱表现、浮夸 大场面先生 幽默
胆小 谨慎
俗气 接地气 朴素
功利 实际
好高骛远 有抱负
极端 热情 爱憎分明
嫉妒 进取心
骄傲自满 自豪 自信
懒惰 懂得放松
敏感 敏锐;多愁善感 细心 敏锐
猜疑 思考能力强
内向 内敛 沉稳
霸道 自信
取悦 考虑对方感受
死板 规矩 重原则
啰嗦 耐心
没主见 随和 单纯
傲慢 高贵 自信
自负 自信
虚荣心 荣誉感
软弱 服从
冲动 爽快 敢为人先
固执 执着 坚持
暴躁 雷厉风行
害怕犯错 小心
抱怨 释放压力
愧疚 善良
恐惧 自我保护
沮丧 原来对事情抱有热情和希望
较真 认真
完美主义 自律和上进心强
摘自《性格成长指南》
第3个回答  2017-08-02
性格啊?都说本性难移啊亲。这可不是在短时间说改就改的,活力行,可以多多锻炼,文艺型,可以多看书,多学知识,这要看你想要什么样子的了,反正需要很长时间,喔对了,还有坚持。哈哈哈
第4个回答  2017-08-02
性格改不了,要改就改自己行为处事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