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八识有那八个?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八识有那八个?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译ālaya-vijñ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

其它七识介绍:

1、眼识:

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7、末那识: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扩展资料

阿赖耶识却是佛法的根本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和它的阿赖耶性,众生也无法成佛。如果七识心王(七转识)没有和阿赖耶识在一起──没有阿赖耶识的现行识来配合运作──就不可能成就熏习的功德,

就没有所熏的心体存在,一切善业、恶业、无记业的种子将会随熏随失,也就不可能有现在各人异于他人的七识心王的习性出现来运行;而且婴儿熏习言语、动作等无记业也不可能成功,

将会永远保持刚出生时的愚痴无智,将会永远保持在婴儿状态而不能作任何事,因为没有一个持种受熏的阿赖耶识故,而七识心王都不能执持任何种子故,如是正理已经略述于拙着《真实如来藏》中。

所以必定要有另一个阿赖耶识心体,与七转识同时同处地存在,而且继续不间断地配合七转识而现行运作,才能使熏习结果所产生的种子保存不灭。而且,正当七识心王现行的时候,他如果想要能够运作的话,还得要有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现行识来配合运作。 

虽然从重立名为阿赖耶识,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却是佛法中最要的根本识,不了别六尘,唯识中形容其“恒而不审”,又具备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等七种不可思议功德,是万法生起的根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八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赖耶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8

唯识当中把人现在启用的这些功能归纳为八识,前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经》里也讲眼根有眼识,耳根有耳识,到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现在所活跃的意识。

那么第七识就叫末那识,就是我执,就是我们觉得有一个我在使用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我就是自私自利的一个体或者轮回的主体。

超越第七识就是一个整体的所有人的阿赖耶识,举个比喻就像云服务器,里面的虽然有一个一个的个体,但是都在云端被记录在一个宇宙的大脑里,这叫阿赖耶识。佛教认为阿赖耶识都是不究竟的,这是一个大我,好多印度教认为这就是本体了。那佛教还有个如来藏之说,也就是把这个第八识打破才回到了这个佛性这种根本的原始里。  

现在有好多人也没有唯识的基础,上来就是空空空,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还说什么慈悲心这些,其实这种叫奢谈空性。就是说如果连慈悲心都没有,连第七识都破不了,那还谈什么破第八识呢?所以证悟佛性的人一定是大慈悲的,所以我们先不要谈空不空或者开不开悟,先把自己的六识提高就已经很好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09
眼耳鼻舌,身体,这5个看的到的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678,是唯识家发明的,就是脑袋里的思想,习性。心理学家叫意识和潜意识,阿赖耶识算第八个吧。有些人不承认,他们把678算一个,所以天天吵不停。阿赖耶识就是看不到摸不到的那个灵,灵也不对,矮了一级。就是道德经里的道啦,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我也说不清楚。
第4个回答  2011-10-02
楼上答得好,受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