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足课文,捕捉语用训练结合点

如题所述

  我相信每个语文老师在从教的每个阶段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该怎么上?怎样才能上好?我也不例外,一直立足于课堂实践去追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语文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性学科。在教改课改盛行的今天,“语用”这个词在语文课堂中正被广泛关注。语用理论的引入,再一次指导语文教师们如何从过于关注文本内容的窠臼中跳出来,从而牢牢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强化语文实践,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
  现在我执教三年级的语文,面对作文,老师们时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孩子们也是无从下手。其实,作文教学不能只是针对一次作文进行教学,而要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挖掘读写结合点,才能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有效提高,这就让我想到了当今盛行的“语用课堂”。我们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就语用课堂训练点——读写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词句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读,这种品读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增减式、换词式等。如:我在执教《雷雨》时,我觉得“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字用得好,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用换词式,体会“垂”字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垂”字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比如说“掉、摔”,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就用“垂”了?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垂”字能体现出雷雨前蜘蛛害怕、恐怖的心理。因此。这个“垂”字用得十分准确。又如,在执教《爬天都峰》时,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用的十分准确,我就让学生找关键词,从这个关键词可以读出天都峰怎样的特点?最先有的孩子找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找到了“挂”字,我让孩子们把这个字去掉或者换个字,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经过老师的点拨,孩子们的品读,最终孩子们体会到了“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高、险”的特点体现了出来。再如,我在执教《槐乡的孩子》时,在第三自然描写天热得句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句话通过对三种小动物的描写体现了天气的炎热,从而衬托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我就让孩子们反复朗读,然后找出这句话的特点,然后仿照这句话写一写。由于孩子们的水平不一,我没有特定的要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写,有的孩子这样写到“腊月,天多冷。小草冷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小河冷得停住了前进的脚步,青蛙冷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乖乖躲在洞里睡大觉。”“六一儿童节那天,校园多么开心呀!五星红旗开心得高高飘扬,小朋友们开心得载歌载舞,小鸟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唱着动听的歌谣。”…….在练习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排比的手法,而且学会了找到事物的共同点,然后寻找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描写。
  二、从重点段落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如,学习《秋天的雨》后,我找到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点:依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句,写一段比较具体的话。首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去发现二、三、四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孩子们明白:先说明事物的一种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方面表现出来,这是总分的顺序构段。然后,就老师给的这个要求去试着写一写,先写特点“热闹”,然后自己想想通过哪些具体的方面来表现“热闹”,这样孩子们仿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其中,有这样的片段让我记忆犹新:“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玩起了有趣的游戏,时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笑声。花园里的树木花草也不甘示弱,当偶尔有阵风吹过,它们立刻跳起了动感十足的踢踏舞,有的跳起了高贵典雅的华尔兹。树上的小鸟也耐不住寂寞了,它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在枝头上唱起了愉快的歌声。”“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五成群,自由活动。有的同学在高谈阔论,讲得眉飞色舞;有的同学在低声细语,还在讨论疑难问题;有的同学像脱缰的野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尽情的玩耍;有的同学在球场上一较高低,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和鼓掌声……”看着孩子们这精彩的片段,我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三、从结尾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仿照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了《假如》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接着续写课文,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开始续写,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按照课文的形式续写。我话一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动笔写了起来。没过多久,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呈现了出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画许多许多的书本。让他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再因为买不起书本而哭泣。”“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拥堵的城市画一条通畅的马路。让汽车能在马路上欢快地奔跑,不用在拥堵的路上,开开停停,像乌龟一样缓慢地爬行。”“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水的地方画上许多许多的河流。那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缺水而发愁。让庄稼能好好生长,获得丰收。”……从这些片段中,我看出了孩子们的善良,真正懂得了中华美德。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的两种能力,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需要。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积极地挖掘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并有目的、有手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训练,且要持之以恒,使学生掌握这两项技能,使语用课堂不再是空话,而是真的落实到了实处,让学生有收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