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的历史

地域、人口,民族、政权等情况 谁能给我解答呢?

历史上的大同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编辑本段]★山西省大同市

[编辑本段]概况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等。此外,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大同的人文景观具有景点相对集中、风貌各异的特色。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
万劫之余,祖先给我们在武周山南麓留下的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一千余尊,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它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时代,纯粹是沿武周山整体开凿的。原来称中国有三大石窟,云冈石窟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早期石雕艺术的代表。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16窟至第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善化寺一角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
善化寺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内还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到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
九龙壁九龙壁
是一种制作精美、显示尊贵的照壁,坐落于宫殿、府第、坛庙、寺院等建筑主体的对面或前面。底为须弥座式,顶覆瓦盖,壁面饰浮雕状九条龙及波涛似的云纹。您知道中国最大的九龙壁是哪座吗?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其实大同九龙壁的体积要比北海九龙壁大三倍多,而且建筑年代早350多年。大同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建于公元1300多年的洪武年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门前的一座琉璃照壁。中国现存完好的九龙壁有三座,除大同、北海公园的两座外,还有北京故宫的一座。大同九龙壁,五彩斑谰、风格粗犷,是中国龙壁之最。
华严寺大雄宝殿华严寺
辽金时代的“巨刹”华严寺,其大雄宝殿总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寺内有精美的辽塑、清末所绘的壁画、明代的五尊坐佛等;华严寺外形浑朴庄重,有浓郁的辽金风格。
始建于唐朝的善化寺,整个寺院高低错落,布局有序,左右对称,是现存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之一,寺内还保存着大量辽金雕塑精品,与华严寺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位于上寺的西南方,主殿为薄迦释藏殿。薄迦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内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容貌丰满,衣饰流畅,神情自如,是我国辽塑中的精品。建国以后,下华严寺被辟为大同市博物馆,内有玉器、陶器、铜器、石器等,其中很多精品。
(此图为大同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
雁塔雁塔
大同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位于大同东西城墙之上。与云路、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高约14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外形秀丽,结构奇特,其建造位置极为特殊。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座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锒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塔内为八角形通直空心,设有跳脚踏砖。游人可直攀塔顶。雁塔东濒御河,居高临下,依塔了阵,不易发觉,故又有了望塔之称。
大同鼓楼鼓楼
大同鼓楼是一座三檐十字歇山顶过街楼阁,创建于明代,清朝时屡加修葺。底层用青石砌成四角,当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两层为砖木结构,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为古时晚间报更时所用,号称“声闻四达”,故名“鼓楼”。
1966年4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秋,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1985年又进行了全面彩绘,各种图案生动艳丽,面貌焕然一新,完全恢复了雄伟古朴,整洁壮丽的风貌。
过去,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其下檐还另有一方匾额“天理昭彰”。现已无存。
凤临阁
原名”久盛楼”,公元1518年,武宗皇帝巡边,曾在风临阁下榻,相传武宗皇帝和凤临阁的女主人李凤姐有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俗称”游龙戏凤”,而凤临阁的美食”百花稍麦””金凤卧雪”由武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凤临阁享誉塞北 。
自2002年由民营企业家齐永贵先生出资修建,重建的凤临阁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除一座二层主楼和配套建筑之外,还建有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景观广场。其间牌楼、凉亭、回廊、照壁、戏台雕梁画栋,气势夺人、妙趣横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凤临阁主楼正对的照壁,是全国首创、国内第一座造型精美的巨型琉璃四凤壁。在四周百鸟的朝贺之下,4条色彩斑斓的凤凰展翅翱翔、引吭高鸣,为久负盛名的龙壁之乡更添和谐之气。截至目前,重建之后的凤临阁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建于辽代。曾毁于兵火。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观音堂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旧址重建,屡加修蕞至今。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台殿楼阁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至高。山门结构为砖卷门洞,门额上书“观音堂”三字。一座戏台,坐南向北,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洞口,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的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台和碑廊。正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内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图为观音堂前三龙壁)
悬空寺悬空寺
恒山上还有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恒山十八景之冠。始建于北魏后期(约公元六世纪),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最著名的悬空专。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全寺共有坐西朝东的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若虹、千百年来,此寺临风沐雨,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如初,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寺庙的建筑由寺院、南一楼、北楼三部分组成,南北二楼,上下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殿阁均为三层檐歇山顶式结构。殿阁的建造以山作基,上大下小,下砌砖壁,上建楼阁,凿石卡栋,就崖起屋,所有建筑的力点都在这些岩石的缝隙之中。在南北二楼的中央隔有断崖,飞架栈道相通,栈道之上又起双层檐楼,虽处绝地千尺峭壁但仍设有三面环廊围抱,使建筑更见壮观俊俏。它不仅以殿阁惊险驰名,而巨佛堂道殿双全,既有佛教的三佛殿、释迦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殿,又有道教的太乙殿、三官殿、纯阳宫和佛道共容的关帝殿,甚至于塑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像于一殿。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佛道两教在发展过程中曾有矛盾和斗争,发生过“三武一宗”大规模“灭佛”的事件,其中的“一武”就是在大同称帝的北魏第三代皇帝大武帝。但因为两教都是多神教,如佛教中有佛、菩萨、罗汉、天王、明王等千佛万佛;道教中有天尊、大帝、天神、地祗、真人,山川雷火,明月星辰,无物不神、无处不神,皆非不能容忍异教介入的一神独尊,所以在历史长河中两教友好相处、僧道彼此往来是主流。故五台山的普化寺内建有道教玉皇阁;古道教圣地临汾姑射山洞中建有佛教观音阁;昆明西山龙门道教三清阁的慈云洞内塑有观音像;甘肃敦煌石窟中有太清观;大同观音堂内有三真殿塑儒、释、道三位真人像。可见佛道殿神相聚一庙、塑像壁画共祀一处者并不罕见。而且佛教还把皇帝和外国人引入罗汉的行列,如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广州华林寺都把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像塑为五百罗汉之一;康熙皇帝被塑为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中的第295尊夜多尊者;昆明练竹寺罗汉堂中有基督教的耶稣罗汉像;广州华林寺罗汉堂中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罗汉像。
此外这里还拥有包括大同长城、雁门关、得胜堡、平城遗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北岳恒山,大同土林、大同火山群、汤头温泉等众多自然风景;以及大同市博物馆、晋华宫煤矿、大同机车博物馆(内有全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等近现代建筑景观。
在大同旅游辐射区内,另有众多的旅游胜地:
1.应县木塔
大同往南的应县城内西北部,有一天下之最,即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释迦塔。塔高67.31米。台基高4米余,塔刹高14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为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身全是木构,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坊和短柱,组成了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这是该塔工程技术上的一大创造。全塔共用斗拱54种,集斗拱形制之大成,无一根铁钉,兵火而不毁,且历经千年未遭雷击。有关研究认为,应县木塔虽无现代避雷设施,但木塔塔基及塔身绝缘条件,塔身结构与现代电气设备中的绝缘结构在某些方面相近,所以具有较好的避雷性能。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伟大成就,被誉为“峻极神功”、“天下奇观”是世界现存最高层木结构楼阁建筑,享有极高声誉。
2.恒山
由大同南行62公里,可登临雄伟壮丽的恒山。史书载述,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见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并称为五岳,齐名天下。它西衔雁门关,东跨河北省,南屏三晋,北临燕云,一百零八峰,延绵数百里,奔腾起伏,横亘塞上。其怪石幽洞素有十八胜景之称,有传说神石东飞后留下的遗迹飞石窟;有流传着姑嫂投崖成仙化鸟的舍身崖;有两井相距一米而水味一甘一苦的苦甜井;有暗生灵芝而又不轻易露形的紫芝峪;大字湾刻的“恒宗”二字高达十三米;会仙崖的摩崖题句琳琅满目;琴棋台畔,松风奏乐;出云洞顶,云雾飘渺;果老岭上仙驴蹄印传为美谈。另外,“金鸡报晓”、“玉羊游云”、“岳顶松风”、“夕阳返照’等天然奇观也名震遐迩。山上现存古代寺庙建筑三十多处,雄视南天的恒宗朝殿,负崖高耸;隐入幽处的北岳寝宫,嵌入石窟;上应北斗的魁星阁,独立险峰;下临深渊的三清殿,巧建绝壁。
这些旅游胜地以典型的“北雄”特色与“南秀”相对应,表现了我国北方人民豪放、雄健的文化背景和杰出才干。
大同主要旅游景点列表:云冈石窟 悬空寺 平城遗址 九龙壁 觉山寺 山西永安寺 水神堂 大同鼓楼 赵武灵王墓 云林寺 古城堡汉墓群 吴官屯石窟 鲁班窑石窟 慈云寺 大同清真大寺 观音堂 善化寺 平型关战役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 上华严寺 下华严寺 大同煤矿展览馆 大同市博物馆 永固陵 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夫妇墓 三皇墓 祁皇后墓 清任勇烈墓 清栗毓美墓 麻庄汉墓群 清王万邦墓 元淑墓志 北岳恒山 大同火山群 汤头温泉 文嬴湖 灵丘古道 采凉山 云冈国家森林公园 青擅 龙山 甸子梁 灵丘桃花山
最佳旅游时间
夏、秋
[编辑本段]大同火山
大同火山是我国东部著名的死火山群,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形成于第三纪,主要分布在左云、右玉等县;一部分形成于第四纪,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其中研究较多的便是这群火山,它共有30余座,形成年代一般认为在上新世末到晚更新世初。这群火山按其分布特征,又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四区中北区形成年代最早,东区和南区次之,西区最新。
东区火山:指瓜园与神泉寺之间桑干河谷地中的脑头疙瘩、肖家窑头、东坡山、神泉寺、鹅毛疙瘩和大辛庄等6座孤丘状火山。其中肖家窑头火山相对高度约百米,山体浑圆、保存比较完整;而神泉寺和鹅毛疙瘩火山现在看不见火山口。
南区火山:主要指桑干河以南一带的大峪口火山、西窑头火山和西窑头东北部三座未定名的火山。
西区火山:指瓜园、西坪以北分布的火山,是大同火山群发现最早、研究较深入的一部分。它包括黑山、双山、老虎山、狼窝山等15座火山,其特征概括地讲有三个:一是锥形,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二是山体外形复杂多样;三是胎火山和寄生火山众多。其中黑山是大同火山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火山,双山位于大同火山群的中心,因此本区较引人注目。
北区火山:主要指大同市以北包括孤山及孤山西南的6座火山。其中孤山的规模在本区最大,由玄武岩组成,形似面包,虽然山体不高,但独自兀立御河谷地,巍巍壮观。
[编辑本段]大同煤田
大同煤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3゜7′左右,北纬约40゜4′,地跨大同、右玉、平鲁、左云、朔州等市县,大致为一长方形、走向东北至西南,长85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为1827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18亿吨。其中,大同市境内占有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
大同煤田有两个煤系:侏罗纪煤系与石炭二迭纪煤系。侏罗纪煤系,原形成于印支运动后期的坳陷盆地,以后由于燕山及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被卷入新华夏系多字型构造中,为单一的弱粘结煤。侏罗纪煤系与石炭二迭纪煤系共有可采煤层18层,其中侏罗纪煤系有可采煤层15层、石炭二迭系有可采煤层3层,两者总厚度为26米,相当于一座七层大楼的高度。
大同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也好。正在开采的侏罗纪煤系,是最好的动力用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它有五大特点:第一是火力强,一般的煤每公斤发热量只有5000~6000大卡,只能烧开9~10公斤水;大同侏罗纪煤每公斤发热量却达约8000大卡,能烧开11~12公斤水。第二是灰分低,一般的煤灰分都在10%~20%,即每百斤煤烧完后要留下10~20斤灰渣;大同侏罗纪的煤灰分只有5~8%,即每百斤烧完后只有5~8斤灰渣。第三是硫、磷等杂质少,大同侏罗纪煤含硫小于1%,含磷只有0.29%。第四是挥发分高,大同侏罗纪煤挥发分含量都在30%~34%间,用作燃料很容易点燃,宜于制煤气,并且是加工转化成煤化工产品的好原料。第五是硬度高。煤质坚硬开采起来费点事,但在运输上,特别是长途运输就很方便了。大同的优质煤很早就遐迩闻名,从前,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块”作为招徕顾客的商标。现在大同煤更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业原料。
此外,大同煤田还具有优越的开采条件。首先是它的煤层离地表很近,开凿井筒一般只要凿下去60~100米就能见煤,最深的部分也不超过400米,因此,建井快、投资少。第二,煤层倾斜度小,一般的斜度都在5%左右,便于机械开采。第三,顶板坚硬,顶板岩石多是坚硬的胶质岩石,有的地方采空了几十年,顶板岩石还掉不下来。第四,瓦斯量少。第五,地下水少。一般矿井涌水量都在每分钟6~7吨左右,甚至更多,大同煤矿还不超过1吨,排水设备可节省。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大同有煤炭、水泥石灰岩、石墨、熔剂白云岩、高岭岩、金云母、玄武岩、大理岩、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其煤炭资源属于地质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54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58.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亿吨,现在大规模开采的产要是这一部分。对石炭系煤,大部分只作了普查工作,勘探程度不高,累计探明储量为117亿吨。该煤种灰分较高,质量远不如侏罗纪系煤,属气煤类。
石墨资源:该矿产埋藏于前古生代的集宁群地层中,属沉积变质型,全省唯此,分布在市区北部的宏赐堡、六亩地两处。它们属于同一成矿带,总探明储量石墨矿石5162.3万吨,内含石墨224.7万吨。其中,宏赐堡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3913.3万吨,内含石墨163万吨,平均含碳量3%-4%,高则超过10%。六亩地表内保有储量石墨矿石1248.4万吨,内含石墨61.7万吨,平均含碳量4.9%。它们均为富矿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870.html?wtp=t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8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870.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08
具有2400年的历史古城大同,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内外长城之间,黄土高原边缘,是山西第二大城市!面积有14152平方千米。全市辖4区7县,人口280余万。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