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哪些著名战役

如题所述

  太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山西省太原市进行的攻坚战。

  1948年7月下旬晋中战役结束后,山西省除太原、大同外均告解放。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所辖部队已大部被歼灭,余部5个师和1个暂编总队收缩于太原及其外围地区,企图依托险要地形和坚固设防进行固守。为夺取太原,歼灭阎锡山集团,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统一指挥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警备第2旅等部共18个旅11.5万余人,乘晋中战役胜利之势进逼太原,集结于榆次、太谷、清原(今清徐)等地并进行整训,准备于10月中旬发起太原战役。

  太原为山西省省会,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南北地势起伏,易守难攻,为华北的战略要地。阎锡山集团经过长期经营,修筑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使太原构成由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在北起黄寨、周家山,南达武宿、小店镇,西起石千峰,东到罕山的防线内,仅主要防区就有大碉堡5000多个。城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城东北卧虎山,城东南双塔寺等要点,筑有以碉堡群为骨干的永久性工事,成为太原的主要屏障。国民党军为加强防卫力量,从西安空运整编第30师(后改为第30军)增援太原;通过抓丁等手段,将该市守军扩编为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将太原市划分为1个中,心防御区和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4个外围防御区。其部署是:以5个军11个师(总队)担任东、南、西、北区的防御;以直属部队防守城内中心区;以1个军6个师担任机动作战。防御重点置于南北两区。

  乘守军脱离筑城地带予以歼灭,顺势夺占东山要塞华北军区第1兵团前委于9月28日决定,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其守军,然后一举攻下太原,作为战役指导方针。计划第一步从太原东南、东北方向突破守军第一道防线,以火力控制南、北机场,切断外援;第二步夺取山头、淖马、双塔寺、卧虎山等主要外围据点;第三步以城东南和城东北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攻城。

  10月2日,太原守军为破坏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准备,并抢粮抓丁,以7个师的兵力沿汾河以东、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以西向南出击。3日,暂编第44、第45师和第72师一部进至小店镇、西南畔村等地;暂编第40、第49、第73师等部进至秋村、西温庄等地;第66、第69师集结红寺地区。徐向前决,心抓住守军脱离防御阵地的有利战机,提前发起太原战役,先在野战中歼其有生力量。10月5日拂晓,第7纵队主力由清原东渡汾河,直插小店镇以北;第15纵队由太谷、榆次向西出击,直插武宿机场以北,与第7纵队成东西夹击之势,切断已进至小店镇和武宿机场国民党军通向太原的退路,并准备阻击太原守军南援;第8、第13纵队迅速包围已进占小店镇、南黑窑等地的国民党军。战至6日晨,歼灭暂编第44、第45师全部和第72师、暂编第49师各一部。随后各纵队继续扩张战果,攻占武宿机场及多处据点,并抵近东山堡垒地域南侧。第7纵队一部为策应小店地区作战,在城北凤阁梁一带歼第68师1个多团和暂编第39师1个营,并用炮火控制城北新城机场。各部队经11天激战,歼国民党军2个师、3个团又7个营,共毙伤俘1.2万余人,迫近并部分突破太原南北守军第一道防线。10月16日,第7、第13、第15纵队和第8纵队一部在晋中军区部队配合下,分由南北两面迅猛地向东山要塞守军发起攻击。至19日,相继攻占黑驼、石人梁、大窑头、大小北尖、榆林坪、孟家井和牛驼寨等筑垒阵地,歼守军一部,迫使罕山守军1个团投降,占领东山主峰罕山及大部阵地。阎锡山集中第30军和留用的日本军人为骨干组成的暂编第10总队,在炮火支援下向牛驼寨实施多次猛烈反扑,在不到300平方米的阵地上,每天倾泻炮弹万发以上。第7纵队等部顽强抗击,激战3日,予敌以重大杀伤后撤出牛驼寨。26日,第1兵团司令部为摧毁守军东山防御阵地,夺取攻城依托,再次调整部署,分别以第7、第8、第15、第13纵队夺取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东山四大要点。守军在空军配合下,凭借险要地势固守顽抗,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第1兵团等部勇猛突击,多次打退守军反扑,经19昼夜反复激烈争夺,至11月13日全部攻占东山四大要点,共歼灭守军2.2万余人,并争取了守军第8总队起义。与此同时,晋中军区部队攻占城北青龙镇、城南许坛以及汾河西岸的南北堰等据点,紧缩了对太原城的包围。在此期间,守军第30军军长黄樵松派代表与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接洽起义事宜。第1兵团随即派员入城协助组织起义。但因被出卖,黄樵松等遭逮捕和杀害,起义未能实现。

  在中共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下缓攻太原,休整部队和开展政治攻势11月上旬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到太原攻克过早,有可能使傅作义集团感到孤立而由平津地区南逃或西撤。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于11月16日发出缓攻太原的电令。华北军区第1兵团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有关战略决战的统一部署,从12月1日开始,以一部兵力攻占太原城东松树坡,城北苏村、阳曲、兰村,城南化七头、赵家山、邱沟等据点,以火力封锁了城西、城北的飞机场,将守军进一步压缩在纵横各不过15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之后,以部分兵力坚守前沿阵地,监视守军,主力转入休整。同时,围城各部队通过战场喊话、散发传单、动员守军官兵亲属规劝等方式,广泛开展政治攻势,促使大批守军起义投诚,至1949年3月共瓦解守军1.2万余人。通过阵前练兵,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攻坚能力。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分别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第一野战军第7军。3月,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各1个炮兵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太原前线,会同第18兵团等部总攻太原,使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至32万余人,与守军相比占绝对优势。3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委员会和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统一指挥参战部队。3月28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返回西北途经太原前线,参与指挥总攻太原的作战。

  全歼阎锡山集团,解放太原太原国民党军经前一阶段作战,连同被围困期间的损失,兵力已消耗4万余人。但已处绝境的阎锡山非但拒绝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太原的劝告,反而抓丁征兵扩充军队,编组“神勇师”、“铁血师”、“坚贞师”。并从榆林空运第83师到太原,使太原守军仍保持6个军的兵力,连同非正规军共约7万人,组成第10、第15兵团部。其部署是:以12个师防守太原外围,以2个师防守市区,其余兵力作为机动,但战斗力甚弱。2月15日,阎锡山乘飞机逃离太原,指令“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防守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指挥太原守军继续顽抗。3月31日,中共太原前委确定了“割裂包围外围之敌,进行连续攻击,争取歼其大部或全部,占领攻城有利阵地,尔后集中全力攻城”的战役方针和部署:第20兵团和第7军1个师由城东北、城西北进攻北区守军;第19兵团和晋中军区部队由城南和城西南进攻南区和西区守军;第18兵团和第7军主力由城东进攻仓库区,并配合第19、第20兵团进攻东南区和东北区守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主力、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由炮兵第1旅改称)由太原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华北军区炮兵第4师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一部配属第19、第20兵团作战。4月20日全线开始进攻。各部队在强大炮火支援下,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迅速突破守军防线,相继占领城北新城、太子头,城西南北汾河桥、大王村、小王村,城南狄村、老军营,城东郝家沟、剪子湾等地。至22日,全部攻占外围据点,歼灭守军12个师,并控制了双塔寺、卧虎山制高点,直逼太原市区。为减轻对太原市区的破坏和市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太原前线司令部于22日向守军发出劝降通牒,孙楚、王靖国等人仍拒不投降。24日凌晨,攻城部队用1300余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后,对城垣发起总攻。第20兵团首先由小北门东侧突破城垣,第18、第19兵团也相继攻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入城部队以小型爆破手段,迅速开辟前进道路,向守军指挥中心勇猛穿插。9时许,攻入太原“绥靖”公署,俘孙楚、王靖国和日本顾问今村、岩田等人。至10时,全部歼灭太原守军。

  太原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1.5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20个师,共毙伤俘13.5万余人。太原解放后,大同国民党守军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也于4月29日接受改编,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省人民长达38年的统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2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 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 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 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 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 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 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 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 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 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 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 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 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 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 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