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主要目的为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

1、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2、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作为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其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

2、其次,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它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经由晚清的白话运动和文学革命对白话文学的竭力倡导,终于在1920年,作为现代“国语”的白话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一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这无疑承认了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民族文化转型的契机。

3、第三,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文学革命完全改变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它以极为开放的胸襟持续不懈地翻译和介绍外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化吸收潮流。

正是在这种文化引介的潮流中,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中国找到了通行的市场,不仅影响和构建了现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也影响和构造着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和憧憬。

扩展资料:

五四文学革命介绍:

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

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带上更为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19年初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更高地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表示进行文学革命“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鲁迅以最勇猛热忱的战斗,成为文学革命的伟大旗手。

1918年5月,《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接着,《晨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的副刊也相继改用白话文。据统计,仅1919年全国出现的白话刊物就有400余种。紧接着理论的倡导,是新的文学创作的实践。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8首白话诗词后,又于1918年1月发表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后来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也创作了新诗。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制度,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

稍后,郭沫若发表《凤凰涅槃》等后来收在《女神》中的大量诗篇,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精神和狂飙突进的时代色彩。它们都是这场革命的最初业绩。不久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其他新文学作家,以自己的创作成果,丰富并发展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文学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发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一次由陈独秀等革命家领导、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革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历史也从此由近代史跨入现代史。

二:五四运动迫使中外反动势力作出妥协,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伟大成功,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三:五四运动比辛亥革民等革命运动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真正做到“引导了国民的觉醒,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觉醒、以后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14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旨在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人的精神束缚)。
五四精神:
一是主观精神,
二是人文精神,
三是启蒙精神,
四是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第3个回答  2011-10-14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参考资料:第五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第4个回答  2011-10-14
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参考资料:第五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