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要写论文,网上找的都不太全,指点一下啊~
谢谢了~
呵呵

一、历史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二、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扩展资料: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仅是语言的革命,由于其思想革命性质,甚至可以说,语言的革命也是为思想革命服务的。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向现代迅速转变,这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当时封建旧文化对国人的精神思想和话语表达方式造成了严重的桎梏。

如何去除作为封建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创造表达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文学,促进人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就成为五四文学先驱者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

这决定了文学革命论者不可能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即使是被认为有此倾向的前期创造社,他们其实也是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对社会的控诉、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四文学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参考资料:第五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历史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先进的中国人克服狭隘的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勇敢地睁开眼来正视现实,向先进的文化看齐,向民主与科学看齐。应该睁眼看世界,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以弥补自身传统之不足。
(二)坚持科学理性精神,是五四精神遗产的又一重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怀着社会功利主义的目的,急于救治中国的贫病软弱的可怜状况,因而坚决地诉诸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要求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理论、技巧和方法迅速地移植中国政治界、知识界和一切文化领域,普及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用科学理性来改变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
(三)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是些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新青年》杂志的带动下,全国大量进步报刊广泛地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那是中国文化学术界群星灿烂、百家争鸣的辉煌年代,各种主义、思想此起彼伏,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乃至保守主义等等思想都各显身手,互有争论。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民主主义者坚持个性解放,鼓励思想创新。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前期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忽视、轻视人民群众,把运动只限制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这就减少了它的实际效果。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还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这种阶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提不出切合实际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道路。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使“五四”运动后的教育、文学缺乏传统文化的继承,制造出“文化的怪胎”。然而“五四”运动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尽管当时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起过积极的作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其本身是非暴力的。
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是可以很好共存的,日本、韩国就是例证。“五四”运动很激进、很过分,数典忘祖,毁灭传统文化,使中国不再像中国。极左派利用其激进的口号,鼓吹平均主义的小农式乌托邦。五四运动后期思想之迅速向左转五四新文化运动应对20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