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要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

如题所述

国人餐桌将添新主粮

央视报道,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因势而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应势而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顺势而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被称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

我国民间有“不把土豆当干粮”的说法,其实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丰富,在国外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之称。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50-60公斤,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170多公斤。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

粮、菜、水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马铃薯几乎都有。比如,马铃薯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钾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同时还富含多种人体发育必需的氨基酸和膳食纤维。在我国新培育的紫色、黑色马铃薯中,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多酚,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新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周应食薯类5次左右,每次摄入50克—100克。土豆的淀粉在消化吸收率上虽然不如大米白面,不过消化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不是问题。相反,消化的太好所导致的高热量才是问题,所以大米在这一点上远不如土豆。而土豆的蛋白质也的确比大米白面更接近人体需求,并且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C、钾和几种B族维生素。综合来看,作为主粮的土豆确实比大米小麦要好一些。

如果把土豆作为主粮,就像世界许多地区那样,取代饮食中的大米和面粉,在不考虑口味、只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是中国人基本上不把土豆作为主粮,而是作为蔬菜。如果与其他蔬菜相比,土豆就很一般了。

未来要靠马铃薯拯救人类

陈伊里在《人民日报》刊文说,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野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由印第安人培育。马铃薯16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对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和中原地区。近年来,在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冬季栽种,成为增收的新渠道。

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效果明显,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应备食品。马铃薯淀粉在人体内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疗蔬菜;它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在肠道内可以供给肠道微生物大量营养,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水分,有预防便秘和防癌等作用;由于钾含量很高,每周吃五六个马铃薯,可使患中风的几率明显降低。此外,马铃薯是低脂肪食物,在所有充饥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多吃马铃薯可以减少脂肪摄入,是理想的减肥食品。

与此同时,马铃薯还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由于马铃薯适种区域广、水肥要求低、增产潜力大、营养价值高,甚至有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中国青年报》刊文说,今后20年,预计世界人口将继续快速增加,而其中95%以上的人口增长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为这些新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够而且优质的食物,马铃薯将当仁不让。马铃薯的种植非常适合那些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更干旱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这种植物的人类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仅为大约50%。对未来可能面临的粮食困局来说,马铃薯简直就是上帝恩赐我们的圣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30
及至现在,中国人口将破十五亿(估计已经超了吧,基数太大了),虽然有袁隆平院士等一些大才在生物技术上有所突破,现在袁老先生已经将水稻的产量突破了一千公斤,也就是突破了一吨,这里是链接:袁隆平超级稻大面积亩产超1000公斤创世界纪录(图)_网易新闻中心,但是这些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水稻毕竟属于谷物,你不能指望他在继续突破了,虽然理论上他有破万公斤的可能性(对不起我不是在黑钱学森老先生),但是现在来说很不现实。
同时,中国的十八亿亩红线越来越鲜艳,中国在保障人民吃得饱的同时,还要保证人民要吃的好(许多国家的菜篮子远没有中国丰富。当然很多人说美国的蔬菜水果也很丰富,可是美国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仅仅次于印度,同时有先进的工业,和中国水平相近那是理所应当的),在欧洲国家闲田都用来种花的时候,我国都种上了各种非主要作物,例如葱姜蒜之类的。那么土地极其珍贵,如果考虑到以后的土改所涉及的耕地占用,我们的耕地是应该在枯荣线上下的,只少不多。要知道我们充其量只有百分之七的耕地。
在这就是土豆有他的天然优势,就是产量大。而且对种植环境要求不高。我记得原来在韩国在一片人参田参观的时候,老农(应该是老村长)跟我们说种完人参的土地七年内不能种作物,只能养着。对比就是大豆花生了,这两种作物都是养地的,我大伯对我带我看过花生地,说那些很小的根瘤菌对养地很有作用。至于土豆,他虽然不能养地,但是对地也没有破坏,而且产量很大(我觉得产量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土豆在作物里属于密度很大的东西……)。

然后就涉及到食品安全,不是食品质量安全,而是转基因范畴。土豆在这方面属于比较好的。所以在开展备用作物的备选者里,有他的优势,所以国家推广他也是有道理的(不是说转基因不靠谱,主要是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优势不大,这个时候要扬长避短,避开转基因作物,防止被国外将军)。
…………………………………………………………
综上,
我国现在人口很多,对口粮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来的主粮稻米和小麦有一定的短缺风险,所以应该提前布局,发展一些可以抵御主粮不足的作物,加入到主粮范畴里,以此来提高社会的稳定性。而在这里,土豆由于高能,易产和安全性被选中。我个人觉得仅此而已。
至于说是不是国家的粮食储备出了问题,我觉得吧,不太可能,毕竟咱们现在的粮食供应是在世界内数得着的,如果出了问题,那么首先应该是粮食变得单一(因为那个时候国家肯定先去补主粮的缺口),但是现在看完全没有迹象。另外我黑一下印度,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耕地,但是人民却大多食不果腹,最丧心病狂的是,印度在国际上还是粮食出口国,也就是放着国内的吃不饱饭的人不去救济,而用自己的粮食拿到国际上去卖……
对了,为什么是土豆被选中,我觉得还有一点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土豆很好吃啊!
第2个回答  2016-01-30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土豆都是作为蔬菜出现的,并没有土豆作为主食的习惯。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这个战略?
许多专家认为: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已经或即将出现比较严重的粮食短缺?如果是,为什么?为什么不采用转基因水稻等其他不改变现有主食结构的解决方法?这实在是让人想起建国初期玉米、红薯等粗粮占主食较大部分的历史。
第3个回答  2016-01-30
马铃薯的种植非常适合那些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更干旱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这种植物的人类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仅为50%。我国地少人多,粮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应对人口的增长,需要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除了提高现有粮食品种的产量外,扩大主粮内涵也是一种办法。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4个回答  2016-01-23
主要是产量高 容易种植吧
相似回答